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名称将被淘汰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人们熟悉的名称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在世界范围内举行了众多宣传活动,呼吁人们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一不为人重视的沉默杀手,并表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这类术语今后均不再使用,现已将这类疾病列入慢阻肺诊断范围。 世卫组织在其网站上表示,慢阻肺已经成为全世界造成人类死亡的第四位主要原因,人们需要加强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关注。 慢阻肺常见症状是呼吸困难,或“透不过气来”,痰过多以及慢性咳嗽。病情严重时,上楼梯这种日常活动都可能感到困难。 据世卫组织介绍,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病因,长时间高强度接触烟尘、特定的化学物质和室内外污染物也会增加患慢阻肺的危险。 世卫组织认为,慢阻肺可以预防,但目前无法治愈。治疗有助于减缓病情发展,但这一疾病通常在一段时间后逐渐恶化。由于这一特点,通常诊断出患慢阻肺的病人年龄都在40岁以上。 据世卫组织估计,2005年全球有8000万中度以上的慢阻肺患者,并有300万人死于该疾病。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潜在危险因素,尤其是烟草使用和空气污染,预计今后10年内每年因慢阻肺而死亡者将增加30%。
- 警惕肺癌的早期信号 阻击癌症第一杀手
- 新生传染病从欧美向亚非蔓延源头多为野生动物
- 研究发现,国内慢阻肺患者呈现低龄化现象
- 专家指出:全球十大疾病杀手之一——“慢阻肺”应受...
- 广州登革热病例仍零星散发灭蚊行动将再次进行
- 全国约7成人亚健康有1亿人患各种精神障碍疾病
- 八成糖尿病患者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
- 丙肝患者被售票员赶下公交车“请给我一点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