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对风湿病认识的误区

  风湿病俗称不死的癌症,该病有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常令患者疼痛,令医生头痛。而对于风湿病的病因和治疗,不少医生、患者和药学服务人员在认识上均存在着一些误区。对此,中国科学院教授张宝琛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  误区之一:风湿病只包括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张宝琛认为,风湿病是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大类疾病,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结缔组织病、脊柱关节病、退行性或代谢性骨关节病及感染性关节炎等十大类百余种疾病。  误区之二:老年人才会患风湿病。  张宝琛认为,不单是老年人,所有不同年龄的人包括儿童都会患风湿病,而严重的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在青壮年中更常见。  误区之三:风湿病是因为在潮湿环境中生活、工作所致。  张宝琛认为,风湿病可发生在各种气候环境中,主要与免疫相关。  误区之四:关节肿痛加上抗“0”增高即可诊断为风湿热(含风湿性关节炎)  张宝琛认为,风湿热目前是个少见病,不要轻率地滥下风湿热的诊断。抗“0”增高只是链球菌感染的证据之一,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也常见抗“0”增高,不能仅凭此诊断风湿热,一定要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的风湿病才能诊断。因为风湿热要应用青霉素治疗和预防,而其他各种风湿病皆不用。  误区之五:关节痛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排除类风湿关节炎。  张宝琛认为,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它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除了类风湿关节炎外,其他一些常见的风湿病和感染性疾病等,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甚至正常人也有4%阳性者,因此,类风湿因子阳性者不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70%,因此也不能根据类风湿因子阴性就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能否诊断患者为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而定。  误区之六:血沉、抗“0”、类风湿因子、风湿八项(抗ENA抗体)和其他一些免疫试验阴性就可以排除风湿病。  张宝琛认为,上述的化验只能检测部分风湿病,而且阳性率并非100%,有很多风湿病患者的化验结果可能是阴性。因此,不能仅凭上述化验结果阴性而排除风湿病的诊断。  误区之七: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是治不好的。  张宝琛认为,近年来现代风湿病学科发展迅速,我国在治疗风湿类疾病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由中国科学院专家最新研制的复方塞隆胶囊,更是填补了许多风湿治疗上的空白,该药可长期服用,并有补肝益肾的功效。(晓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