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者,得当为“宜”失当为“忌”

  饮食者,得当为“宜”失当为“忌”——专家说道出场专家:翁维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专业教授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已被全世界所瞩目。中医的“天人合一论”正是我国传统哲学,天人关系学说在生命观念中的演绎,不同于西医解剖镜下的微观认识,带有丰富的人文倾向和特征。中医把维护人体的健康长寿、预防疾病、食物调养、调节心理平衡作为研究对象,整体调节、辨证论治、自然疗法所显示的优势也至今犹存。  近一个时期,社会上流传着食物“相克”和“相宜”论说。其中心论点是强调某一种食物和另外一种食物相配,食用后就会引起人体不良反应,轻者伤身,重者丧命;反之,就会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主张上述论说者为了表明其正确性,除以现代生物化学和营养学作为论据外,其大部分食物相克相宜的论点与依据全推给了古代医家和中医理论。对此,笔者作为中医工作者从内心里感到十分困惑,不知这是褒扬中医,还是贬低中医。■中医宜与忌:因人、因地、因时、因病祖国医学一直以来认为“医食同源”,对饮食的“宜”与“忌”的观点主要是建立在广义方面。至于对散在于少数中医药文献或民俗文化中的具体食物“相克”和“相宜”的个案,不少古代医家曾提出不少异议。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同时在膳食营养方面也认为,人们的饮食内容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也有个因人、因地、因时、因病而有所不同的问题。这才是中医所讲饮食的“宜”与“忌”,也是中医食宜与食忌的广义观。  饮食的宜与忌实质是强调饮食的针对性。和药物防治疾病一样,在营养方面,也要做到“审因用膳”、“辨证用膳”。  古人的饮食营养观念是建立在得当与否,也就是宜与忌两方面。如汉代大医家张仲景所说的那样:“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后世医家极拥护这种观点,并有所发挥。如唐代医家孙思邈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饮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因此,品评饮食的营养价值,不管是用于食补还是食疗,都不应以追求其珍、奇、名、贵为出发点,而应着眼于其使用是否得当。生活和临床中都要注重饮食的“宜”与“忌”。  ■“木火质”者:以水果、蔬菜等为宜;“阳虚质”者:冷荤、冷饮等为所忌  饮食的宜与忌体现于体质、地域、季节、年龄、病情,以及饮食调配、用法、用量各方面。  根据人体的生理表现,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有不同的气质类型。  针对不同的体质,其饮食内容就有所宜与忌。如经常低热、皮肤过敏、哮喘等表现的“木火质”者,应以水果、蔬菜、谷豆等清淡性质和奶、蛋等润燥食品为宜,而羊肉、无鳞鱼、奇禽怪兽、生猛海鲜类及辛辣生火助阳性质的食品则为忌。  如身懒、嗜睡、贪食、肥胖等表现的“痰湿质”者,以水果、蔬菜、谷、豆等清淡或利湿类食品为宜,而肥肉、油脂类等滋腻、生痰、助湿类食品则为忌。又如经常怕冷、肢寒、喜热饮热食等的“阳虚质”者,以鱼、禽、肉、蛋、适量的辛温等类食品为宜,而冷荤、冷饮、多量的水果与蔬菜为所忌。  ■环境决定:“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气候地域的不同,其饮食宜忌一般为地处高寒、寒湿地区者,以辛温、辛热、助火、补阳类食物为宜,如适量的八角茴香、花椒辣椒等辛香调料,以及羊肉、鹿肉等,而过量的寒凉降泻性质的食物,如莜麦、荞麦、西瓜、黄瓜、苦瓜及冷饮、冷荤等则为忌。  而地处温热、湿热地区者,以辛凉、甘凉、甘寒、清凉降火性质食物为宜,如适量的水果、蔬菜、冷食、冷饮、冷荤、河产品等,而辛辣、助火、补阳类食物,如鹿肉、肥牛、肥羊、羊胎和生猛海鲜等则为忌。  对四季饮食宜忌,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周礼·天官》中做了具体的说明,如认为夏季多汗,应多进食羹汤类饮食,冬季多寒,应适当多用些辛辣的饮料等。  我国各族食品风味不同,是与所处的气候、地域,以至与自身的体质是有一定关系的,所谓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风味是与生理和环境要求分不开的。  ■儿童:忌辛热、补气;老年人:宜平补、清补  近年来,在儿童和老年营养方面所出现的偏差归结一点,也是对其饮食在年龄方面的宜忌注意不够。  中医主张,不同的年龄,饮食的宜与忌不尽相同。中医认为,儿童是体质娇嫩的“纯阳之体”,因此忌食辛热、补气、温里、助阳和滋腻味厚的食品、补品。如目前在独生子女中,出现的因过食巧克力、蜂皇乳、鱼、肉、蛋、禽等食品,而导致肥胖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乃至内分泌系统紊乱症等,这些食物均为中医食物养生中所限量的内容。  中医对有些老年人的体质认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临床多表现为口干、舌燥、口渴、眩晕、面赤、烦躁、性急、肢麻、身颤、便秘等。因此,饮食的调养也应以清淡为宜,补益也宜进食乳、蛋、豆制品类平补、清补之品。  而羊肉、狗肉、海虾、鹿胎,以及各种温肾壮阳的“鞭酒”对无特殊病症的老人均为忌。目前在临床中老年人因营养不当,或过量应用辛热助阳之品,引起不良后果的现象也是不少见的。  ■饮食内容、用量:有节制不可恣意贪食  病情方面的饮食宜忌较为复杂。大体讲,按照病情的寒、热、虚、实,对饮食的选择也应有寒、热、温、凉、升降、补泻等不同,得当为宜,失当为忌。  在中医名著《黄帝内经》中指出“食饮有节”和“谨和五味”法则,这也是中医营养学一直所恪守的。前者要求对饮食的内容、用量等要有节制,不可恣意贪食;后者要求饮食内容应注意调配,防止内容单一或偏食。这也是做到饮食宜忌的重要方面。  生活中偏食单一的食物,都是中医所忌的,过食油腻、葱、蒜、辣椒等辛辣之品,以及目前青年男女贪吃冷饮和瓜子、糖果之类零食,也都是中医所忌。  至于过分追求饮食的清淡,一味以蔬菜、水果和有限的米面粗粮为主导饮食,也是中医所反对的。目前临床上由于减肥而长期节制脂肪、蛋白和糖类食品,而造成低血糖症和其他营养不良症者也不少见。  做到饮食宜忌得当,营养适中,《内经》上有一段文字可作为全面膳食的参考。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就是说,以米、谷、豆类等粮食为主食,再加以各种肉类与蔬菜作为丰富的副食,饭后再进食一些新鲜的水果和相应的饮料。这样才能增进营养,补益身体。  总之,人的体质有强、弱、盛、衰之分,病有虚、实、寒、热之别,不管你日常选择什么原料、制作成什么膳食和如何搭配,只要适合你的体质和病情,并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就是一道好的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