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养性乐陶陶

  <br>  在中国博太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有关修心养性的内容十分丰富。儒、道、佛三家都曾有过深刻的阐述。他们在道德修养中把修心与修而乐看成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学习这些内<br> 容对于现代人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br>  在修正心态方面,中国传统恩想主张:“制心_一一处,事无不办。”即只要一个人把心猿意马之心制之一处,心想之事就没有办不成的。所以,做人首先要修正自己的心态,而迷惑之人修心只是口中妄说,智能之人修心应是修而立行。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很多人之所以犯错误,大都与心态不正有关;_凡事不见自己过,总见他人非;不啊自己贪,总怒他人得;不想自己小肚鸡肠,总嗔他人冤家路窄…如此心态都属颠倒是非,本末倒置。正确的心态应该是多见自己过,少见他人非;不患他人得,却防自己贪;不想他人小肚鸡肠,谨防自己心胸不宽。有了这样的心态,人就能够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且能够做到修而乐之。<br>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告诉人们,在学习中不断去体验,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情趣高雅的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很愉悦的事吗?如果一个人的修养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能够使身心处于泰然、安详、平和的欢乐之中;就能够胸怀大度、无忧无恼、身心健康;就能够精进苦学、聪明智慧;就能够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就能够知足长乐、助人为乐、与众同乐。所以古人云:“勤而行之,修行不已,其乐无穷。” 摘自《健康报》杨淑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