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及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是由感冒病毒或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病情轻重不一,高热,乏力,周身肌肉酸痛是主要特征。体温可高达39-40摄氏度,伴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干咳等,少数病人有鼻衄,食欲不振,恶心,便秘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如并有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不但高热,还有胃寒,咳嗽加剧,胸痛,咳吐脓痰,或有紫绀。有的病人因病情突然恶化,或初病就有高热不退,神志不清,谵妄,抽搐等症状,并导致血压下降或休克。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与感染病毒,其次与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高热、头痛鼻塞、流涕、乏力、周身肌肉酸痛等典型症状,并有群体发病,传染面较为广泛。体检时病人表现为急性病容,面颊潮红,口腔黏膜疱疹,听诊呼吸音粗糙。血象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粒细胞相对增加,嗜酸性细胞消失,合并细菌感染则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多。免疫荧光技术找抗原、病毒分毒,,血清学等检查均有助于早期和明确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和对症治疗等方法,可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预防治疗可接种疫苗。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发热”、“头痛”、“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受风热病毒之邪,肺卫首当其冲,故发热,恶寒。风热上犯于头,则头痛;上犯咽喉则咽痛;耗气伤津,则口干、乏力;腠理经络为阳邪所遏,故全身酸痛。肺开窍于鼻,其窍为风热所壅,失于宣肃,或伤血咯,故鼻塞,流涕,喷嚏,咳嗽,鼻衄。肺胃内应,胃外邪所伤,升降失司,受纳无权,故食欲减退,恶心或呕吐。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受邪,则大肠传道失灵,故便秘或腹泻。心主神明,邪风内陷,心神被蒙,或心包热盛,淫及于肝,肝热筋孪,肝风内动,故谵妄或抽筋。热微厥微,热深厥亦深,于是阴阳偏倾,阴竭阳脱,故血压下降或休克。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呼吸系统畸形、过敏体质等有密切关系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多数表现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则经常出现下呼吸道(气管、肺组织)感染且经久不愈。多发生于婴幼儿,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发病,但仍可经常见之(尤其是老年体弱、经常患病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病)。临床每年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的有关症状与体征。由于经常患病,每易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

  西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和支持疗法,或选用丙种球蛋白等,有一定疗效。

  结合临床表现,本病可归类于中医学“气虚感冒”、“咳喘”、“虚劳”等范畴。每因肺气不固、脾肺气虚或肺脾肾俱不足,抗病能力低下,外邪趁虚侵入肺卫直至内脏所致,从而形成虚实夹杂的证候。中医学治疗本病具有明显的优势。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389例,除1例中途停药外,其余均痊愈。一般服药3剂而愈,少数服药9-15剂。疗效按24小时内就诊未经任何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