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史人物评传-华佗

  神医华佗闻名天下,几乎家喻户晓,得益于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中的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的广泛传播。故事虽然纯属虚构,但是历史上华佗与之相比也毫不逊色。华佗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华佗,字符化。“佗”是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始的意思。沛国谯人,具体是在今安徽亳州城北10里的小华庄。这个地方曾经是殷商早期的都城,我评议过的医史人物-开国商相伊尹定都于此。西周灭商以后,把殷商的贵族遗民又安置在这里,国号为宋,所以这里又是春秋时期宋国的首都。亳州是中国著名的药都,地道药材“毫芍”、“毫菊”闻名天下,由于历史悠久,交通便利,也是各种名贵和普通中药材的集散和批发地。不厌其烦地讲述这些,是想突出这里的思想文化渊源和积淀对华佗的影响,特别是巫觋,医药学文化对华佗的影响。华佗故里的香火鼎盛,余烟未熄。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相传是华佗的生日,小华庄的华佗庙中都要举隆重的祭祀活动。可惜华佗和时下的许多明星一样,我们只知生日星座,不知其年龄。华佗被曹操杀害时间有确切的记载-东汉建安13年(公元208年),根据《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的记载,华佗活了90多岁,由此往上推算90年,华佗大约是出生在公元110年以后,距今约1800多年了。华佗的青少年时期是东汉末年,正值汉桓帝、灵帝之际,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纲不正,政出私门,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年轻时候的华佗在家乡小华庄养鱼种花,研究以道家为主的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当时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华佗的品行、学识很为赏识,太尉黄琬要征辟他为官,沛相也荐举华佗为孝廉,他都婉言谢绝了。自己选择了游学徐土,到现在江苏山东一代拜师学习。具体的师承授受关系不清楚,但是游学回来的华佗就开始在小华庄挂牌看病了。由于医术精湛,声名远播,不久华佗就进亳州城开了医馆药店。从史书上记载的病例来看,华佗非常注重辩证施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原来华佗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这就是后世中医的常说的“同病异治。”又有督邮顿某,经治疗后自觉病已痊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当夜,顿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后果病发身亡。另一患者徐某,因病卧床,华佗前往探视,徐说:“自昨天请了个医生针刺胃管后,便咳嗽不止,心烦而不得安卧。”华佗诊察后,说:“误矣,针刺未及胃管,误中肝脏,若日后饮食渐少,五日后恐不测。”后果如所言而亡。某郡守患疑难症,百医无效,其子来请华佗,陈述病情,苦求救治。华佗来到病人居室,问讯中言语轻慢,态度狂傲,索酬甚巨,却不予治疗而去,还留书谩骂。郡守原已强忍再三,至此大怒,派人追杀,踪迹全无。愤怒之下,吐黑血数升,沉疴顿愈。原来这是华佗使用的一种心理疗法,利用喜、怒、优、思等情志活动调理机体,以愈其疾。当时蛇虫咬伤和寄生虫病比较普遍,华佗在路上遇见一位患咽喉梗塞的病人,吃不下东西,病人呻吟着十分痛苦。华佗走上前去仔细诊视了病人,就对他说:“你向路旁卖饼人家要三两蒜泥,加半碗酸醋,调好后吃下去病自然会好。”病人按他的话,吃了蒜泥和醋,立即吐出一条象蛇那样的寄生虫,病也就真的好了。病人把虫挂在车边去找华佗道谢。华佗的孩子恰好在门前玩耍,一眼看见,就说:“你一定是我爸爸治好的病人。”那病人走进华佗家里,见墙上正挂着几十条的蛇虫。华佗的店铺没有招牌幌子,单是墙上悬挂的虫蛇就把人们吸引过去了。当然,华佗最著名的还是他的麻醉和手术。现在人们的印象,好像中医只会开方扎针,动手术只是西医的事情。其实不然,在远古的时候,就有一个神医叫俞跗,他“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其实他就是中医外科的鼻祖。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还为两个人做过换心手术。《列子•汤问》中记载“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这种麻醉的“毒酒”就是华佗发明的“麻沸散”的前身,这个麻沸的发音和后来的吗啡同音,不知是巧合还是有联系。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配制了特殊药物,使病人不觉手术痛苦,而且手术部位的肌肉组织也能放松,更可贵的是药物没有剧烈的毒副作用,不伤害人的神志意识,手术完毕,就恢复如常。麻沸散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

  可惜后来麻沸散的配方失传。根据中医师承授受的传统,一般最宝贵的东西大多在老师临终前交待给最信赖的学生,由于后来华佗意外被投入狱中被害,生前没来得及传授。我分析另一个原因就是由于麻沸散的特殊功能,能用来做手术救人,也能当蒙汗药使谋财害命,即使华佗传授了,弟子们也不会公之余众,写之于书,渐渐的也就湮没了。

  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佗罗花一升,生草乌、全茵陈蒿嫩叶疗黄疸和疟疾,都是华佗的医疗经验华佗中晚年,战乱迭起,民不聊生,居无定所。华佗也只能四处游方,为人治病。从《三国志》、  《后汉书》、  《华佗别传》等史书所记,华佗确曾列过彭城、丰、沛、盐城、东阳、山阳,朝歌、许都、甘陵、河内、东城、广陵及邺等地。上述地区包括现在的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华佗足迹遍及大河上下,淮河两岸的广大区域。华佗为民众解除疾苦,故上述地区如徐州、沛县、杨州、许昌等为感华佗之德, 多建有庙、墓等纪念华佗。医术高超的华佗当然免不了被统治者半是邀请半是挟持去诊疗疾病。当时统治控制中原的是奸雄曹操,曹操常剧烈头痛,请了很多医生治疗,疗效甚微。华佗应召前来诊视后,在曹操背部部的膈俞穴进针,曹操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十分高兴。但华佗却如实相告:“此病,乃脑部痼疾,针刺只能缓解一时,不能根除。”生性奸诈多疑的曹操怀疑华佗的诚意,认为他故弄玄虚,恨恨地想“小儿养吾病,欲以自重。”于是就把华佗留在身边,专门为自己治病。这一留就是6年多。华佗禀性清高,不慕功利,不愿做这种形同仆役的侍医。另外医者父母心,常怀仁德。但是曹操为人凶狠残暴,为报父仇,讨伐徐州的陶谦,坑杀徐州百姓数万人,尸体壅塞,泗水为之不流,接着又连屠取虑、夏丘诸县,所过“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徐州是华佗早期学习,后期行医和居住之地,与百姓休戚与共,内心岂不愤慨!所以他“去家思归”,就推说回家乡找药方,一去不返。曹操几次写信要他回来,又派地方官吏去催。华佗又推说妻子病得厉害,不肯回来。曹操为此大发雷霆,专门派人到华佗家乡去调查。他对派去的人说:“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然有病,就送给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要是“虚诈”,就逮捕治罪。”华佗就被抓到许昌。曹操的头痛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曹操就逼着华佗为他除根。华佗据实相告说:“丞相的病根在于颅内有瘀血,针刺只能缓解一时,如果想完全治愈,那只能让我剖开头颅,把颅内瘀血取出。”曹操一听,勃然大怒,指着华佗厉声斥道:“头剖开了,人还能活吗?”他断定华佗是在敷衍他,甚至要谋害他,就把华佗关到牢里去。曹操说 “然吾不杀此子,而终当不为我所除此根源耳”。反正我不杀你,你也不会为我除根,干脆杀了算了。曹操的一位谋士请求说:“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意思是说,华佗是个有真本事的医生,人命关天,应该保全宽恕。曹操不听,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意思是说,我就不信世界上就离不开这种人。

  华佗把自己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临死前身边无人,华佗把它交给狱卒说:“此可以活人”。没想到,这个狱卒害怕,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索火烧之”。

  华佗死后,曹操自己继续遭受头痛折磨,次年冬天他最钟爱的儿子曹冲,就是那个聪明绝顶,知道如何称出大象体重的曹冲病危,从不认错说软话的曹操也不由发出悲鸣:“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将死也。”如果华佗活着,我儿不会活活病死。

  许昌当地人们把华佗安葬在许昌东郊清异河边。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写得精辟深刻。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

  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