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廷谋杀案说到附子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年~前49年),大将军霍光的妻子想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想法谋害当时的皇后许氏。许氏分娩之后,霍光的妻子就胁迫御医淳于衍利用服药的机会进行谋害。淳于衍暗中将捣好的中药附子带进宫中,偷偷掺合在许皇后要吃的药丸内。许皇后服药后不久,即感到全身不适,很快昏迷死亡。
附子是一味剧毒药,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子根),大辛大热,含有许多生物碱类,如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等。药理实验指出,口服0.2毫克乌头碱,即可产生中毒症状,表现为口腔、咽喉部刺痛、烧灼感,口唇及舌头的麻木感,语言不流利,舌体不灵活;重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眼花,四肢肌肉强直,阵发性抽搐,牙关紧闭,甚至引起心室颤动、心源性休克而死亡。
鉴于此,古往今宋,不少医生对它的使用都持慎重态度。
然而,中医理论认为,药物的有毒无毒是相对的,“有是证,用是药”,根据病人的“证”选用剧毒药物,药物的针对性强,能够发挥其专注、强大、峻猛的治疗作用。此时有毒之药就成了有益之品。
以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是发挥剧毒类药物临床效应、有效防止其毒副作用的根本措施。如附于是大毒之品,由于有回阳救逆,除湿散寒的良好作用,故在临床上有广泛用途。我们还可配伍其它药物,以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如“四逆汤”以附子配生姜等作料,武火烧沸后,再用文火慢炖2~3个小时。两三个小时的慢炖,能使乌头碱水解破坏,食用是安全的。老年体虚、咳嗽气喘、体温偏低、畏寒肢冷等慢性病患者,在冬季进补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嚼食药渣。
- 清代膏药专家吴师机
- 《诗经》中的男女相悦之事
- 中药店为什么多称“堂”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端午话艾叶
- 切莫扩大“处方权”的外延
- 外科手术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地位
- 罗非昔布可能使血压升高其他NSAID无此不良作用...
- 阿尔茨海默病一线药物疗效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