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德的内涵与精髓

  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中华文明发端之初,我们的祖先在开展医疗活动的同时,即“催生”了中医的原始医德。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乃至现代施今墨的一丝不苟和郭春园的无私奉献,中医医德从久远的古代孕生并经历代医家“言传身行”而不断传承演进,经久而不衰,以至成为中医学术和中医事业持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中医医德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最突出的人文学特征。《黄帝内经》指出:“天复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肖纲《劝医论》写道:“天地之中,惟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张景岳在《回春录序》中说:“医者,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则不足生人。”认为一个医生若无精良医术,即使仁心厚重,也毫无用处,不能救人于病危之中。叶天士更是入木三分地指出术不精则无异于杀人,他在临终时告诫后人:“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能悟,语书万卷,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铒为刀刃也”。一语警天,当为医者谨记借鉴。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