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鸡尾酒”抑癌作用明显

  本报讯(记者冯立中)用几种已上市的多价疫苗,按一定浓度、配方组合成“疫苗鸡尾酒”,经皮下注射,可以产生明显的抑瘤、消瘤作用。6月18日,安徽省科技厅组织了由安徽省济民肿瘤研究院开展的“抗肿瘤复方免疫调节剂IMC”研究进展的论证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血液肿瘤学家王振义教授在会上建议安徽省进一步组织开展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近年来,肿瘤的生物疗法发展迅猛,各种生物反应调节剂层出不穷。安徽济民肿瘤研究院的研究发现,通过激活体内的巨噬细胞,可以使其直接分泌高活性化学介质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结构或代谢,影响肿瘤的血供,刺激骨髓造血功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起到抑瘤作用。但巨噬细胞功能的发挥必须经过激活的过程,而疫苗就是理想的激活物。

  课题组经过反复实验,筛选出几种成熟的多价疫苗,按一定的比例组成抗肿瘤免疫调节剂组方IMC,经和高分子化合物乳化成乳浊液,再经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后,供浅部皮下注射。经动物实验证明,IMC对肝癌、肉瘤、膀胱癌、恶性黑色素瘤等的抑瘤率达到50%~64%,和目前世界上效果最好的某品牌肿瘤免疫调节剂相比,抑瘤作用有很大提高,显示出“疫苗鸡尾酒”的明显优势。研究中还发现,IMC还对肿瘤患者具有镇痛作用,镇痛率达到69.81%;IMC与化疗药并用,具有显著的药物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