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综述

  本报记者 海霞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大脑的日益关注,中医脑病研究在理论探索、临床研究、药物研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绩。日前在西安召开的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上,参会代表们探讨中医脑病相关理论,交流中医脑病诊疗和科研经验,讨论中医脑病研究面临的问题,展示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重大脑病方面的成果。

  一、理论研究紧跟时代步伐

  中医脑病是一个新兴学科,对其定义、范围等还有争论。研讨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茂才对中医脑病的范围、证治概况、病证研究、药物开发等进行了回顾总结,指出中医脑病主要是指各种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脊髓而导致脑和脊髓功能障碍或异常的一类疾病。其病因有外感、内伤、外伤、先天、中毒等多种因素,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治疗起来也颇为棘手,主要包含了现代医学之神经、精神两大类疾病。随着世界性脑科学的兴起,中医对脑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在中医脑病的基础理论、临床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方面,逐步形成体系。近十年来,诸多脑病如中风、癫痫、呆证等在病名诊断、病类诊断、证类诊断、疗效评定等方面都先后定出了试行标准。特别是对中风病,经过反复修订已取得共识,促进了学术交流,推动了临床研究的发展。中医脑病的治疗上也体现出中医药的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特点,成效突出。临床上开发的清开灵、醒脑净、安脑丸等一大批口服、肌注、静注药物相继问世,方便了临床使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在王永炎院士领导下,一大批中医脑病工作者在中医脑病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对络脉、络病和病络的认识,可深入分析证候的共性特征、治法方药的多样性与个体化,有利于寻求脑病研究的契合点、切入点与突破点。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是中医临床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可以弥补中医研究方法的不足,特别是在难治病的中医药干预措施的寻找和应用中非常必要。应用循证医学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可以完善证候诊断标准,融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和现代医学的疗效评价标准,建立中医疗效评价标准,并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验证和完善这一疗效评价标准。这一研究思路在中医脑病研究中亦将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方法学、黄连等),具有开郁理气、芳香开窍、清热豁痰、开音出语功效,用治急性缺血性中风失语症,可提高患者语言评测分值,安全有效。有关于中风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大样本调查,发现其生存质量总评分很低,其生存质量各维度受损程度中,躯体功能受损程度最大,社会和心理功能的下降也很明显。中风患者证候分布中,风痰阻络证的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肝阳上亢、气滞血瘀、阴虚风动和风痰瘀阻,元气衰败、阴阳俱虚、热结腑实、肾精不足等的频率较低。

  另外,会议论文还对中风病合并肺部感染、消渴病脑病等的治疗进行了交流,对脑病治则治法和药物疗效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专病专科专药的研究成果显著。

  四、疑难脑病研究优势明显

  现代医学一些诊治棘手的神经、精神疾病也归属于中医脑病范围,本次会议也收到了大量此方面的论文。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擅长治疗疑难脑病,提出“脑当为脏论”,认为颅脑水瘀证是诸多脑病的关键,总结出醒脑化痰开窍、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补中诸法。其从肝、奇经八脉论治脑髓病经验尤为独到,用其论治中风、眩晕、颤证、郁证、痫证、呆证、痛证等,理论基础充足,临床疗效突出。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有中药复方、单味药和针灸的实验研究,常用治法有滋补肝肾、熄风止颤、益气养血熄风、活血化瘀通络熄风、涤痰法等,中医药具有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的双重作用,还可及时防治服用西药后的副作用。有人指出肝肾阴虚是其基本证候,肾虚髓空是其证候进展结果,痰浊是病证变化的纽带,由痰到瘀的变化是病进的指征之一,痰瘀互结是变证产生的前题。与会者还讨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中存在的问题,如怎样建立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加强有效方药的筛选,规范临床科研,优选科研方案及加强相关基础理论与整体研究等。

  血管性痴呆、运动神经元疾病、小儿抽动一秽语综合征、癫痫、恶性肿瘤所致脑水肿及颅内肿瘤、重症颅脑损伤等脑病的相关研究,也有不少高水平的论文和研究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药诊治疑难脑病的现状和学术发展情况,中医药诊治疑难脑病已有明显优势。

  五、中医药治疗脑病任重道远

  中医药在治疗中风、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等脑血管病及帕金森病、癫痫、脑外伤后遗症等脑病上有着丰富经验,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但由于诸多原因,人们对脑的认识还很局限,还存在不少理论和临床上的困惑和难题。如中医脑病理论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心、脑、神明的关系及脑属脏属腑之争尚在激烈进行,临床辨证还不规范,疗效评价尚欠标准,对危重疑难脑病缺乏疗效可靠稳定的治疗方法和制剂等。中医在脑病研究中虽取得较大进展,但对方法学的应用还不够重视,科研设计不甚合理,研究结果难以推广,有些论文中随机化的可信度和质量令人忧虑,应用盲法较少,缺乏纳入和排除标准,有些研究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观察。

  针对中医脑病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会专家学者就目前中医脑病研究面临的学科交叉、优势病种研究的设想、疑难脑病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证候诊断与临床评价的建立与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中医脑病研究一定要突出中医特色与优势,要规范证候,运用科学规范的疗效评价体系,研制高效、速效的中药新药,提高疗效。研究中还要拓宽思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高起点以求突破,构建中医完整的脑病理论和诊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