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提速医药研发

  近年来,随着新知识、新技术在医药产业发展中重要性的日益显着,知识管理已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知识管理经常被描述为:企业通过有效处理员工的知识,使其可以为整个组织所利用,进而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相应地,信息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组织获取、储存、处理和传播知识所提供的支持,便成为影响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上不少大型的跨国制药企业纷纷启动了知识管理项目,主要是针对医药研发的过程进行管理,以提高R&D的效率和效果。虽说这些在医药研发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的实践还不十分成熟,但其经验值得借鉴。

  A、网络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医药研发的实质性成果实际上是信息,医药研发仿佛一个大型信息工厂,当小型化和高通量筛选技术降低了研发的材料成本时,试验的信息成本及信息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利用内部网络对医药研发过程进行管理,并构建有其他研发机构参与的跨学科的知识网络系统,能将更多的信息、技术引入医药产业,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

  在利用内部网络对医药研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以信息为中心的内部网络虽然提高了信息的操作、处理及传递过程的效率,但是对医药研发的效率及效果的影响并非想像中那样积极。调查研究专家发现,目前存在两个关键性问题:第一,特定的信息和数据必须转化为企业组织的“行动”,而其中起作用的是知识,所以研发管理的重点应该是知识;第二,研发专家们很少相互探讨,某人想出了一个主意却不知应该告诉谁,缺乏及时的交流,不利于有效地利用知识,从而影响了企业行动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支持知识共享、知识交流和知识反馈的基础上建设内联网,以内部网络为技术平台设立“研发论坛”,竭力促进“掌握知识的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可解决以上问题,并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管理。

  此外,国外的医药产业目前正迅速地向联合生产知识的网络化组织形式发展。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技术变革可以看出,一种新技术、新知识的产生越来越依靠于多个组织的联合开发,而且现在的医药技术研究也越来越倾向于跨学科化和学科交叉化。所以,目前国外的许多制药企业正致力于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而研发部门的工作重点也逐渐转化到搜集和重组知识网络系统所提供的新信息与新技术。

  许多制药企业已经认识到,要想获得医药研发过程所必需的所有知识,光靠企业自己的研发部门的力量很难办到。有人因此提出,企业应将精力集中于掌握核心的、附加值较大的技术和知识,而一些不是很重要或企业不太擅长的技术、知识则可从外部搜寻。因此,外部采办在国外的医药产业中比较流行。国外的许多制药企业越来越多地与“合同研究组织”建立起契约关系,这似乎与知识的生产和交换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从医药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医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基础研究的进步,因而有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与科研院所、非盈利性的实验室建立起契约关系。从国外的研究现状来看,知识网络相当于一个“松散耦合系统”,在知识迅速更新和信息广泛传播的环境中,这种系统对知识的管理更加有效。

  B、整合力量促进知识生产

  Astra Zeneca公司为了加速医药研发的进程及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在其组织内部组建了一个所谓的“临床科学”组织单元,为医药研发过程提供科学支持。这一组织单元按照其涉及的领域分为医药学和自然科学小组、生命质量研究小组、统计学研究小组、流行病学研究小组和卫生经济研究小组五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的任务就是为药物的发现、实验及注册过程提供支持,以使研发的进程更快而少犯错误。不同的小组根据其不同的任务进行组织设计。如卫生经济研究小组的组织结构可能就相当的扁平化;而统计学研究小组也许会采用一种“半等级制的”组织结构。但每个小组的共同点就是,小组成员基本上都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博士学位,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相当于研发过程的“专业顾问”,他们的职责就是为企业在医药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各研究小组成员进行着知识的生产和整合工作,而他们也是研发项目的“技术看门人”。不是每一个医药研发项目都有成功的可能,有的项目在未实现某种技术突破的情况下,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这就需要及时地做出判断,终止或搁浅这类项目。所以,“技术看门人”必须每周对研发项目进行考察讨论,结合其所搜集整理的各种科学知识,提交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并将其作为项目决策的依据。

  虽然目前国外许多制药企业都已实施了或正在实施知识管理,但只有少数制药企业在其整个组织范围内实施知识管理,大多数企业的知识管理只限于一小批特定领域的研发人员当中。而只有那些真正将知识的创造和创造的知识根植于组织的行动过程和行为方式中的企业,才能真正取得知识管理的成功。研究表明,在医药产业中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有如下几个:明确的领导和目标;正确的知识管理与组织目标战略;对知识管理项目的有效管理;改善组织结构及文化以适应知识管理的需要;知识管理意识的培养与全员参与。

  综上所述,国外医药产业中知识管理的应用正处于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中,但总体来说,还是围绕着两条主线----对信息的管理及对人的管理展开的。

  C、系统工程实现知识管理

  对于一个组织(企业、院所)而言,知识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本组织需要的知识是什么?现有的知识在哪里?从哪里获取?如何传播?如何利用?如何生成新的知识(创新)?知识如何储存、更新?如何保护?如何将组织内隐性的知识显性化?

  对于上述问题,许多国外的制药企业只是考虑了其中的几个,即使有的考虑得比较周全,也未能有效地将所有的问题有机地整合起来,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考虑到目前医药技术向跨学科、学科交叉方向发展的特点以及医药研发过程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笔者认为,将知识系统工程应用于我国的医药产业比较适宜。

  中国科学院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系统》中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宏观的知识管理系统,它包括知识创新系统(以国家科研机构和重点大学为主的网络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其核心是企业)、知识传播系统(由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系统组成的网络)及知识应用系统(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然而,这仅为宏观系统工程,医药产业和制药企业也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由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三方面组成的知识管理系统。其中,知识创新系统主要包括从事新药研发、药物的市场监测及医药技术搜寻和开发(相当于“技术看门人”)的机构和人员;知识传播系统包括企业人事教育培训、科学技术普及及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的机构和人员,应能提供及时的培训与终生教育;知识应用系统包括企业的生产、营销及服务部门,要能充分利用知识来改造和改进工作流程和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建立整合的知识管理体系后,可使知识的生产、流动及转化变得有规律、有秩序,并呈螺旋式上升发展,最终促进医药研发的进步。

  其实,要使一个知识系统发挥整体效应,企业须对员工所掌握的信息与知识的特点及其高效能交流方式进行研究。如应明确,某一工作人员依赖谁提供信息知识,他个人又生产什么知识,谁又依赖于他所提供的信息知识。更重要的是应使企业成员的潜在知识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作用,这涉及到企业体制及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就我国医药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施知识管理就必须通过开发管理系统软件完善支持知识流动、知识共享及知识反馈的基础设施,全面转变企业文化及管理意识。惟有如此,医药企业知识管理方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