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官员:抗“非典”特效药和疫苗几月内研制成功
新华网北京4月27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世界各国医学专家近两天报告非典型肺炎相关研究正在取得进展,使人们对依靠科学抗击“非典”增加了希望。他们也告诫说,虽然抗“非典”的特效药和疫苗问世还有待时日,但这种传染病专家、帝国理工学院教授罗伊?安德森在分析世界卫生组织的“非典”疫情数据后说,“非典”死亡率应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目前认定的6%,但这并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关键是要对疾病传播进行有效的控制。他还说,“非典”在人与人之间传染的能力比早先估计的低,并不算一种容易传染的疾病,媒体报道不应该夸大。
WHO官员:几个月内能研制出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高级官员马克?索尔特博士26日说,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在揭示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后夜以继日连续研究,可能在最近几个月内就研制出针对“非典”的疫苗。但他也指出,“非典”疫苗问世之后还必须经过一系列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最终定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上海科学家提出研制方案 “非典”疫苗有望近期推出
上海科学家终于认清了“非典”这一“杀手”的“体貌特征”,找到了2小时快速诊断方法,更令人振奋的是,疫苗、药物也有望在近期推出。记者昨天获悉,连日来,上海科研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高科技战争中取得了节节胜利。
据上海病原学研究协作小组组长、国家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袁正宏透露,协作组经过400多次相关实验,已成功建立了对非典型肺炎病原学进行检测和研究的快速方法。
在已进行的检测实验中,本市仅两例临床诊断为非典型肺炎患者的血清显示阳性,而对近30例病毒感染所致的肺炎患者中均为阴性,准确率100%。这说明检测试剂特异、灵敏、快速,是理想实用的诊断试剂。本方法已可以做到2小时内完成病毒标本的制备和检测,迅速确诊“非典”。
袁正宏向记者透露,目前上海已经与香港、广州合作,引进相关病毒标本和实验设备。根据计划,本市将在近期提出研制“非典”灭活疫苗的技术方案,采用毒株灭活提取技术。这项技术比基因工程技术周期短,因此灭活疫苗有望在几个月内问世。
此外,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也已参与这场本市科技大攻关。药物所副所长丁健表示,由于研发新药的时间往往需要8~12年,因此当务之急是从现有药物中筛选出“非典”药物。为了节约研发时间,该所已收集了几十种抗病毒药物,对可能有疗效的药物进行直接筛选。丁健表示,力争在两三个月开出抗“非典”的药方。
市科委主任李逸平昨天向记者表示,有关部门将充分保证科研经费,只要预算合理,针对“非典”的研究经费将不封顶。 (新闻晨报 倪杰)
- 大学生求职须了解用人心理
- 挑战压力
-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启动防治“非典”专项课题
- 专家称“非典”影响中国2100亿可发公共卫生国债...
- 戴口罩要讲科学
- 部委行动联手抗击非典
- 卫生部4月23日通报全国非典型肺炎最新疫情
- 我首批抗疫诊断试剂及预防用药有望近期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