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患者抗肿瘤免疫状态新论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学院张杰武主任医师近日完成的一项科研课题表明:喉癌患者颈淋巴结中的树突状细胞和滤泡反应类型,与癌症患者癌细胞是否发生转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状态及其预后有关;结合这两项重要指标,对患者颈部引流淋巴结进行组织学分类,同时联系患者的生存状况,有助于判断各种淋巴结类型与预后的关系。
淋巴结作为初级免疫器官,是机体对抗肿瘤进行免疫反应的主要场所,实体肿瘤发生区域的引流淋巴结免疫状态可以反映该病人的抗肿瘤免疫状态。目前的有关研究多采取组织学分类方法,将其分成淋巴细胞增生(LP)、生发中心增生(GCP)、淋巴细胞衰减(LD)和无反应(U)四种类型。一般认为LP型预后良好,LD型预后较差,U型预后最差。对GCP型的预后则无统一评价,有的认为预后良好,有的认为与预后无关。张杰武研究发现,在增生的滤泡生发中心内,T细胞有两种明显不同的分布聚集形式:在生发中心明显聚集者其预后良好;而无明显聚集者预后较差。这就对GCP型矛盾的预后结论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丰富和发展了此项研究方法。
据了解,张杰武等人首次借鉴国外先进的对实验动物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滤泡定量研究淋巴结免疫状态方法,对喉癌颈淋巴结增生性滤泡反应进行定量研究,结合5至10年的随访,证明GCP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依据免疫学的新进展,他们还在国内外首先进行了喉癌颈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的研究,证实这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国内专家在鉴定这项科技成果时指出:将树突状细胞的定量研究、增生性滤泡反应的分型及定量研究相结合分析,可更好地反映喉癌患者的抗肿瘤免疫的实际状态。
- 温家宝:抗炎是中国长期任务
- 卫生部发布最有效和最无效的预防非典措施
- 温家宝出席中国-东盟非典特别会议并讲话
- 武汉大学成立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
- 河北医大创造植皮缝合固定新方法地毯式缝合固定法固...
- 中国千家医院成功管理模式高层论坛—医院如何做好服...
- 我国男性不育相关基因研究有突破
- 第26届国际肿瘤热疗大会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