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现促进干扰素分泌的酶有助治疗肝炎
日本东京都临床医学综合研究所藤田尚志研究员最近发现,一种名为“RIG-I”的酶可以促进干扰素的分泌,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肝炎等疾病的治疗。
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或血清中不含干扰素,它是一种人体细胞在病毒、细菌及其产物的诱导下产生的可溶性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根据产生细胞类型等综合因素,干扰素可分为抗病毒干扰素和免疫干扰素两种。
据《朝日新闻》21日报道,藤田等人对人体细胞分泌干扰素时起作用的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人体细胞感染病毒后,细胞中有基因合成了一种名为“RIG-I”的酶。这种酶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可以与病毒基因结合,促进感染病毒的细胞分泌干扰素。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先让老鼠细胞合成“RIG-I”,然后再让老鼠细胞感染病毒。与一般感染病毒的老鼠细胞相比,病毒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24小时以后,细胞内的病毒量只有平时的1%。这说明,“RIG-I”有促进干扰素分泌的作用,只要促进“RIG-I”的合成、不额外注射干扰素。此外,还可通过增加编码合成“RIG-I”基因的基因疗法促进自身干扰素的分泌,这些新方法将为肝炎、癌症等疾病患者带来福音。(记者 何德功)
- 科学家研究用人造染色体治疗遗传疾病
- 研究发现:父亲缺乏温情孩子易患“心病”
- 蛋白质与人体免疫力
- 新加坡医学研究发现:眼泪也可传播SARS病毒
- 卸妆——美丽肌肤的最后一节课
- 什么时候该停药
- 不必为“补养”而输液
- 摘掉有色眼镜看清健康本质揭秘南瓜降糖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