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起源与演进

  1。源于圣人﹕伏羲﹐神农﹐黄帝﹐歧伯﹐雷公。。等<黄帝内经> 2。源于巫﹕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祖辈流传下来的药方和方法治病。 3。源于动物本能﹕利用自然物进行救护。 夏﹐商﹐周﹐春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夏代出现了天干纪日法。 商代发展成干支记日法。甲骨文中已有象形心﹐及34种病症和病象如﹕病首﹐病骨﹐病软﹐病旋等及小病臣之职。并反应出砭法除病﹐按摩疗腹疾﹐艾灸治病等。 周代发明了用圭表测影﹐以确定冬至和夏至。对热病﹐昏迷﹐浮肿﹐逆产﹐不孕等已有初部的认识。在<尚书><周易><诗经>等可见。<诗经>记载病名40种。治疗方面有食养﹐药疗﹐酒剂及针刺火灸。对药材已开始研究。 春秋时期﹐测定了一年四季的各个节气。在<左传>也述及了部分病名如折肱﹐伤疾﹐狂咬病﹐孙叔敖突秃﹐陈豹望视﹐食道瘤等疾患。对毒药及药物副作用已有了解。治病时﹐食疗﹐药疗﹐针灸已逐步取代了巫师的祈祷﹐祭祀和咒禁﹐是中医诊断的开端。已有了初步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六气致病说﹐诊断治疗已不再求助于占卜﹐问卦。 战国---三国 (公元前475--公元265) 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诸子百家中以儒家﹐道家﹐阴阳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最突出。 邹衍开始把阴阳和五行两种学说联系起来﹐并以解释各种自然及社会现象。 <黄帝内经>的产生奠定了中医学基础理论。 <针灸学及人痘接种术等都流传到欧洲一些国家。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西方医学广泛的传入﹐五通商口岸教会医疗机构开始设立医院﹐诊所。设立医学院﹐教育西医人才﹐<辛丑条约>签订后﹐大批留学生到日本及欧洲各国留学。中国青年出国学习西方医学知识﹐促进了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 1914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教育总长主张废除中医中药。 1929年在国民政府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废止旧医案 消灭中医。 1931年禁止成立中医学校。1932年勒令停办中医教育。 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1956年成都﹐上海﹐北京﹐广州﹐成立中医学院。 1962年中医教材统一出版。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国医学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