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生肌理论治难愈性创面

  创面愈合是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临床上尤以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颇为棘手。当前,人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临床上可见到各类的生长因子开始应用,如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但是临床试用的效果并不好。其主要原因为慢性难愈性创面中有大量的包括金属蛋白酶在内的蛋白酶存在,后者分解了伤口细胞分泌的内源性生长因子和加入的外源性生长因子,从而导致伤口愈合速度减慢或停止;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很高,以自分泌的形式对组织修复起抑制作用,成纤维细胞产胶原作用减弱,创面细胞凋亡增多。然而,千百年来,祖国医学的中药外用对创面愈合却具有独特的疗效。因此,充分发挥外用中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的特长,探讨生肌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中药生肌理论

  对于外用中药促创面愈合的理论,中医有“去腐生肌偎脓长肉”之说。已有的研究表明,外用中药能促进创面分泌大量稠性物,即“脓”。在创面愈合中期,此种“脓”越多,则创面愈合越快。目前,国内对中药促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偎脓长肉”的机理研究,试图通过外用中药对在创面愈合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些细胞、化学介质进行调节及改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实验与观察,来阐述外用中药愈创机理。目前,研究较多的愈创方药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等补气养血方药,用于溃疡经久、生肌缓慢、神疲心悸、食少、脉虚者,外用生肌散、生肌膏等方药,确实能收到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颜燕艮等通过对《黄芪、丹参等26味,揭示古人治疗溃疡伤口的用药情况。提出“生肌”应分直接与间接两种:外用或内服的药物,能直接促使创面健在的细胞分裂新生者,其功效称之为“直接生肌”;以消除阻碍创面细胞分裂因素,为细胞分裂、新生成肉芽组织创造条件者,称之为“间接生肌”。传统的生肌疗法多属间接生肌,专家认为挖掘具有直接生肌作用的中药仍然是今后的主要课题。

  天津医院李秀兰等应用生肌膏研究“偎脓长肉”作用机理,认为生肌膏等外用中药是良好的免疫促进剂,可使创面产生大量的有益“脓”。这种“脓”与西医所指的“脓”有本质的不同。它是一种来自于局部微血管的营养液,富含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活性因子,可以有效地调节创面组织细胞的功能,从而抗感染和促进组织愈合。

  中药愈合创面机理还需深入研究

  创面愈合是创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的总称,以组织再生为主要过程。中医把溃创伤口按形成类型分三型:一型是外力所致开放性损伤,古称金创、金疮等。此类型乃人体受伤所致,伤前无阴阳偏性,伤后气滞血瘀,外邪可能乘伤而入。二型是痈、疽向外溃破而成,古称溃疡。三型是体内因素加上较长时间外部压力等因素引起,古称席疮、臁疮等,西医一般称之为慢性难愈性创面。此类溃口往往多发,面积大且深,气血严重耗损,脏腑功能亏衰,愈合困难。前两型随着清创术及各种创面修复等西医方法的不断进步,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试图阐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发病机理和寻找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效药物。

  生肌类中药对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确有疗效,但其作用机理不清,因此生肌类中药近年来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其在创面愈合,特别是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作用机理。生肌类中药愈合创面的机理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是在对创面成纤维细胞及Ⅰ、Ⅲ型胶原的作用,对创面生长因子的作用,促进创面的血液循环,调节创面免疫功能,对纤维结合蛋白(FN)的影响,对创面微量元素、pH值的影响等六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专家认为,要真正全面地解释生肌类中药对于创面的作用机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而且,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发生、变化机理仍不是很清楚。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对中药方剂进行研究,挖掘、研究古人及现代生肌类方药的经验,进一步通过先进的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手段,筛选、分离出其中疗效确切的成分,进而开发、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