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试试膏方

  我国民间有冬令进补的习惯。这是因为在寒冷的冬天,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减低状态,在冬令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来春就可以不生病或少生病。由于膏方在服用时多用开水冲调,它较丸剂易于吸收,比汤药剂便于服用,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但是,服用膏方是有讲究的:什么人能服?什么情况下不能服?如何服膏方?有哪些误区?

  亚健康与膏方

  有些人常诉说自己平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胃纳不香,情绪低沉,焦虑善愁,精力不济,健忘失眠,惊悸胸闷,自汗盗汗,头晕眼花等等,但每次去医院作全面的物理、生化等检查,均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医生常对此束手无策,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嘱定期随访。这些主观上有自觉症状,却又查无实据的人就是近年来在医学上被称为“亚健康”的人群。亚健康虽未检查出有器质性疾病,实际上是处于有病与无病之间,亦即中医术语所说的阴证,表里寒热虚实不平衡、不调和,它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是正不胜邪而致病。所以切勿等闲视之。

  亚健康的年龄大多数为25—45岁的青壮年,由于工作上的竞争日趋激烈,生活上饮食起居失调以及环境、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加上没有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而导致精力不济。我国卫生部曾对城市上班族的调查表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9%。由于发病率高,医学界把亚健康列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

  亚健康相当于中医学中的“未病”。中医经典《内经》中就有“上工治未病”之说,同时又指出:“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防病思想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养生之道,因此,中医药对亚健康有独到的功效。

  根据中医“春播、夏耕、秋收、冬藏”的理论,如今又到了冬令进补的大好时机。市场上各种营养品、滋补品种类繁多,但这些商品均为缺乏个性化的通货。也有人习惯用一味人参及温补肾阳药物也需依据病情酌量使用。小儿膏方收膏常用饴糖和冰糖,不用鹿角膏、龟板膏等。因此,服用有经验医师所开具的膏方应该是安全有效的。

  如何服用膏滋药

  要使膏滋药收到预期的效果,正确服用很重要。一般而言,膏滋药是针对慢性病的体质特征,或者没有疾病但确有明确的体虚表现,把补益之品与治疗之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膏滋药不主张在急性患病期间服用。如适逢各种急性感染,有发热、腹泻、咽喉疼痛、咳嗽、尿道涩痛等,应在治愈或基本缓解后再以调补。如果急于在此期间调补,不但起不到很好的补益作用,反而会使病情迁延复杂。

  膏方组织时,一般以补益为主,无论是益气、补血、滋阴、温阳之品一般多较为滋腻,相关辅料,也是偏有滋腻的,对胃的流通带来一些影响。欲请医师开具膏方时先注意和自己的胃纳情况,如胃纳欠佳,尤其是舌苔厚腻,口内满布秽浊之气,则请医师给予开入路方,待腻苔化去,先助运通利,胃纳改善后再以服用。

  服用膏滋药应讲究方法。膏滋药每日服用二次,每次30克,约一调匙,用温开水冲服,清晨或晚上就寝前空腹服用。原有胃病者可以放在饭后服用。少数膏质粘稠难化,可以盛予小碗,隔水蒸热烊化后服用。服用膏滋药期间少用油腻、海鲜、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宜饮淡茶,不吃萝卜。如果出现胃纳不好腹胀腹泻,个别可能出现鼻腔出血等,可以采用减半用量,延长服用时间等办法解决上述症状。必要时请开具膏方的医师作补充调整处理,还是可以坚持服用,达到调补的目的。

  膏滋药不含防腐剂,上海地区气候偏暖,稍不注意会有霉变,造成浪费。一料膏方一般服用4~6周,因此,必须妥善保管。可以放于冰箱或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如果是罐装膏方,应备一个专用调匙,用后擦干,放于其他地方,下次使用时再取出,不要放于膏滋药内,以免带入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