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禽流感经济误区

  7月6日,安徽再次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安徽省农委总农艺师周世其从经济视角深入剖析了两次禽流感疫情,提醒广大商家、企业和养殖户:禽流感疫情可防可控,在疫情出现后不必恐慌,不能盲目采取措施,应冷静应对,避免走入禽流感经济误区。

  ——禽流感不会催生动物疫苗产业新商机

  强制免疫是禽流感疫情发生后的重要应急措施,在两次禽流感疫情中,疫苗的供应都是一个人们关注的问题。由于今春的第一次疫情波及范围较大,全国10多个地区出现了疫情,疫苗一度供不应求。7月安徽再次发生禽流感疫情后,虽然是个案,但为了疫点周围3-8公里范围内执行强制免疫,当地就调集17万毫升疫苗。

  禽流感防治需要大量疫苗,是不是就等于动物疫苗产业遍地是金?周世其表示,禽流感会催生动物疫苗产业的新商机,是当前业界需要避免的经济误区之一,广大商企切不可一拥而上发展疫苗生产。生产疫苗,实际上是生产病毒,将受到国家的严格审批和控制。虽然防控疫情需要疫苗,但为了避免病毒的意外扩散,国家有关部门不可能批准过多的企业生产动物疫苗。

  周世其指出,疫苗由于有极强的计划性,其价格不会随市场需求的增减而增减。因此,疫苗的生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不能简单理解成“疫情出现了,疫苗生产企业就一定会赚钱”。在安徽出现禽流感疫情后,安徽省迅速通过权威新闻机构向全社会公布了6家禽流感疫苗供应厂家,并确定了统一价格,各地不得自行提高或者变相提高价格。

  周世其还从动物疫苗生产的前景上进行了分析:动物防疫的根本目的是减少疫病的发生,最佳的状态是在不使用疫苗的情况下,不出现疫情,因此,动物疫苗生产实质和防疫的目标是相背离的。

  ——商企采取禽流感应急储备措施应该谨慎

  在禽流感疫情出现后,为控制疫情,禽类销售受到严密封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餐饮业、禽肉蛋加工业、以禽肉蛋为原料的食品业等和禽类产品有关联的产业,可能会出现日常原料渠道突然被封闭,原料供应突然紧缺情况。这种情况在今春的禽流感疫情中表现十分明显。

  因此,有人认为,由于禽流感疫情的出现,导致大量的活禽被扑杀,一些以禽类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将不仅面临销售难题,更重要的是将面对今后一段时期内,原料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的问题。所以,一些企业应该采取应急储备措施,储备一定的原料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以上观点,周世其认为商企应该谨慎对待,不可盲从。周世其说,第一,发生疫情对于不发生疫情来说,机率要小得多,而且随着我国动物防疫体系的逐步完善,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概率肯定会越来越少,企业建立禽流感应急储备制度不符合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原则。第二,即使发生了禽流感疫情,由于我国各级政府的防控措施迅速有效,疫情只是在局部空间和局部时间中出现,而我国是养禽大国,禽类原料供应地几乎覆盖整个国土。发生疫情后,企业完全可以从国内其它原料供应地调运禽类产品,所增加的运输费用肯定会低于采取储备措施的成本。第三,储备禽类肉蛋会影响产品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放眼国际为应对疫情而建立储备制度的企业几乎没有。

  ——禽类消费前景广阔 养禽大户不要轻言放弃

  毫无疑问,在安徽的两次禽流感疫情中受损最大、最直接的就是疫点周边的养禽大户。周世其说,在今春的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在和农村养禽户座谈时,一些养禽户纷纷提出这样的疑问:养禽是不是风险过大,到底还有没有发展的前景。对此,周世其坚定地认为,养禽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疫情可防可控,养禽户绝不能因为一两次疫情就从这一朝阳行业中退出。这主要有3个原因:

  一、发生禽流感后,人们的消费心理不仅没有被挫伤,反而变得更加成熟理性。在第一次禽流感疫情中,在合肥的各大餐馆中,很少见到以鸡鸭为原料的菜肴。可在第二次禽流感疫情中,这种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在餐馆中,人们并不拒绝鸡鸭。周世其说,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禽流感可防可控,为了疫情而拒绝所有的鸡鸭纯粹是紧张过度。

  二、根据农业部门的权威调查,在全国肉类产品的消费中,鸡鸭和牛羊肉的消费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周世其说,这种上升势头将会持续很长时间,牛羊和鸡鸭肉将最终成为人们消费肉食的主要选择。

  三、发展禽类养殖具有周期快的特点,十分利于我国现有国情下农民增收。根据测算,安徽农民平均养1头猪可获利150元左右,而饲养1只土种母鸡则可获利10-15元。

  周世其说,如果防控措施到位,养禽户完全可以将禽流感拒之门外。他认为,养禽户要高度重视日常预防措施,纠正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的错误心态。日常预防一是封闭,二是清洁,三是消毒,四是提高饲养水平,提高抗病能力,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防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