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危机者我们这样帮助他们

  (WHO)统计,全球目前至少有5亿人存在各种精神心理问题,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其中2亿人患有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由于遇到重大而自认为无法克服的外部刺激时产生的高度紧张或严重的痛苦状态。亲人突然亡故、学业或事业失败、恋爱失败、重大自然灾害、长期身患疾病或患急症等重大事件均能引起当事人的心理危机。当心理危机达到绝望时,或对死亡的渴望大于生的渴望时,患者为消极地逃避这种现实和追求渴望,自杀便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

  如果心理危机患者在遭遇应激刺激而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救助时,他们就会采取自杀行为。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救助,避免悲剧的发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般地,心理危机者的反应是开始阶段常表现为明显的惊恐、害怕、悲恸,如果应激极端严重,当事人木然、迟钝和退缩。应激性事件过后,常表现为依赖或无所适从,也可能产生负罪感、绝望、退缩、抑郁。最后为创伤后阶段,当事人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整个危机过程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如沮丧反应一般持续可在三个月后逐渐消失,如三个月未消失或减轻,应视为病态。

  心理危机的症状通常在1~6周内消失。在危机期,个体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息,较愿意接受非医源性的帮助和干预。预后取决于个体的心理素质,适应调节能力,主观能动性以及他人的支持帮助和干预。

  严重的抑郁症和长期患病导致的心理危机者自杀意图较隐蔽且时间较长。生活中常有自杀的念头或言语,病人家属或医生如注意观察病人即可发现。

  因重大应激事件引起的心理危机,病人自杀意识决定比较短暂,一般在数小时即产生实际的自杀行为。若发现有自杀倾向或行为,应立即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并与危机干预心理医生联系,待病人情绪稍稳定后,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生活的自信心。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以便为共同预防或减少自杀悲剧的发生提供帮助。

  ◆与死者关系越亲密的人,产生悲伤反应越严重,表现感情麻木或昏厥,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或痛不欲生、呼天抢地。

  [干预方法]出现昏厥者,应立即将其放平,掐其人中;对于情感麻木或严重激动不安者,可给予小剂量安定类药物使其安静入睡。当患者醒后,应对其表示同情,造成支持性气氛,以逐渐减轻悲伤。

  ◆学业、事业失败造成的心理危机

  对前途命运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考试失利,从而产生极度悲伤和痛苦,自认前途黯然,万念俱灰,萌发自杀的念头。多见于学生。

  [干预方法]教师、家属、心理医生等应向患者耐心讲解“一次挫折并不是一生就没有前途”的道理,使患者从错误认识中解脱出来,鼓励其勇敢地正视挫折,振奋精神,重新开始,增强自信心。对于流露出自杀意图或准备采取自杀行动或自杀未遂者,要严格监护于视线之内,严防其藏药或蓄机自杀,同时创造良好的心理治疗气氛,鼓励患者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指出任何自杀的念头都是消极的不明智之举,帮助其达到心理平衡。

  ◆恋爱关系破裂

  失恋的年轻人往往容易把“狂热的爱”变成“愤懑的恨”,采取自杀、毁容,或者伤害、杀害对方和对方亲人的攻击行为。

  [干预方法]对有可能采取以上行为者,应指出感情一不能勉强,二不值得殉情,让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鲁莽和严重后果。

  ◆婚姻关系破裂

  特别是年轻夫妇,因意见分歧导致感情破裂,如当时双方情绪过于激动,有可能发生暴力行为或自杀。

  [干预方法]先让双方当事人分开,再分别对双方进行调节,指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一条,冲动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