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标准多多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在享受着先辈们无法想象的舒适快捷时,有些人的精神家园却一片空白,往往空虚无聊,无精打采,甚至一时冲动,做出无法挽回的憾事。可以认为,他们的心理不健康,或至少属于亚健康。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健康呢?

  在了解心理健康判断标准之前,有必要先知道怎样才算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该组织还具体提出了健康的标志:除了众所周知的没有病理改变和机能障碍外,还应具备:

  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当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②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③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⑤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⑥体重得当,身体匀称;

  ⑦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在这十项标志中,②、③、④、⑤都是对心理方面提出的要求,①是对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提出的要求,其余五项是生理方面的标志。可见,健康在心理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非常高的。

  心理活动是在非常复杂的系统之上所进行的非常复杂的活动。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是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一直带有神秘的色彩,可以肯定地说,现在人们对它们的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还有数不清的谜等待人们去一个一个地破解。

  目前,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主要依据人的主观感受、适应社会的情况或根据统计学的方法所确定的正常值来制定,它们各有优点,同时各有局限性,无论哪一个都不能适用于任何人。但它们的制定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对我们每个人进行心理保健都会提供实际的帮助。下面介绍几种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标准。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下面是具体指明的心理健康标志:

  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③有幸福感;

  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登峰、张伯源提出的心理健康八项指标

  ①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②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③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④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⑤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⑥人格完整和谐;

  ⑦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

  ⑧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健康观

  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特征的研究,为我们认识心理健康者的特点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心理健康状态所应具有的七个特点是:

  ①热爱生活,善于享受生命;

  ②胸怀宽阔,不为小事烦恼;

  ③欲望适度,不为名利所累;

  ④充满自信,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⑤情绪波动不大,心境良好;

  ⑥善与人处;

  ⑦拥有健康的认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