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营养辅治结核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蛋白质分解代谢显着增强,可造成蛋白质分解过多,因此,结核病患者应科学增加营养和调理饮食。具体来讲,结核病人的饮食应掌握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要供给充足的热能。结核病人长期发热、盗汗等,会增加热量的消耗,因此,热量供给应超过正常人,每天每千克体重应供给40~50千卡。

  第二,要供给足量的优质蛋白。病灶的修复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摄入足够的于免疫球蛋白的形成和纠正贫血。每天每千克体重的蛋白质供给量为1.5~2.5克,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总量的1/3~2/3,如肉类、奶类、蛋类、禽类、豆制品等。应注意选择含酪蛋白高的食物,因为酪蛋白有促进结核病灶钙化的作用。牛奶和奶制品除了含有丰富的酪蛋白,还富含钙质,而且利用率也很高,有利于结核病灶的钙化。

  第三,要供给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帮助机体恢复健康,维生素B1、B6能减少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维生素A可增强上皮细胞的抵抗力,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因此,应多选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鱼虾、动物内脏和蛋类。

  第四,适量的矿物质和水分。肺结核、肠结核的患者有可能出现贫血,因此,要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肉类、蛋黄、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长期发热、盗汗的病人,应及时补充钾、钠和水分。

  另外,病人配合适当的食疗,能促进康复。下面是几则花椒、姜、葱,上蒸笼蒸一小时即成。本方能滋阴补肺,适用于阴虚咳喘、低热、盗汗等症的肺结核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