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致癌还是防癌

  ■女教授现身说法:牛奶致癌

  最近,一位名叫简·普朗特的英国女教授声称经研究调查发现,乳制品可能是人体癌变的催化剂——让女性罹患乳腺癌、男性遭遇前列腺癌的比例大大上升。普朗特说:“我的建议就是,人们不要吃任何乳制品。将它们彻底从食谱中删除才是明智之举。”

  60岁的普朗特在最近的10多年里,发作过5次乳腺癌。自身的遭遇让她开始关注乳腺癌。她发现,在世界上一些地区,人们几乎不吃乳制品,那里乳腺癌的发病率很低。普朗特开始猜测这两者是否有其联系。她尝试不吃任何乳制品,5周以后,颈部的肿瘤开始发痒、变软直至最后病灶完全消失。由此她得出了乳制品是高致癌物质的结论。

  ■IGF-1真是致癌物质?

  1994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rBGH(重组牛生长激素),可以用于促进奶牛产奶,最高可增产15%-20%。可是增加了牛奶产量以后就发现,在这种牛奶里面IGF-1的含量也随之增高。喝了这样的牛奶,人们摄入的IFG-1含量就增加了数倍。研究人员对喝了此类牛奶的女性进一步跟踪研究发现,她们患乳腺癌的概率确实高了一些。但是现在还没有准确的数据说明牛奶和乳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

  所谓致癌物质,是由世界上众多知名科学家一致同意做出决定,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WHO设在里昂的国际性学术机构)出版的权威性著作里列入的物质。这本著作将致癌物质(包括人和动物的致癌物质)分成五个等级,来说明它们的致癌性,比如黄曲霉毒素是被认定的对人致癌物质。但是IGF-1从来没有“荣登”这一名单。

  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所长邵志敏教授指出,一个人的经历不能证实“牛奶致癌”的理论,一定要做大量而严谨的对照实验来证明,包括临床的和动物的。如果说不吃牛奶癌症就会消失,其作用比放化疗和手术还要好,确实神乎其神了。

  ■牛奶防癌确有其事

  事实上,医学界早已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常服牛奶有健身防癌作用。上海市营养学会的专家指出:牛奶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而且在预防疾病和防癌抗癌方面是人体的天然屏障。

  20世纪40年代,日本的研究机构在做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癌症死亡率各地的差异很大,同一地区某些癌症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变化也很大。特别在移民研究中,日本人移民美国夏威夷后,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癌的死亡率在第二代明显下降,与当地的白人相似,而结肠癌死亡率明显上升。细胞及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某些营养素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癌基因的表达等,说明营养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

  科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类致癌的因素很多,不是单一的食物就会发生的;相对地,也不是靠单一的食物就可全面预防的,需要日常均衡摄取营养,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与机能。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营养均衡,确实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几率。例如,红肉、多脂肪食品及油炸快餐品(如炸马铃薯)等尽量少吃,并少抽烟、喝酒等,均可以降低15%-20%的致癌几率。(作者系:上海友谊仁爱医院副主任医师)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