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我的心渴望一份真感情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父母这样感叹:“孩子大了,就不听我们的话了。”其实,这主要是父母与孩子缺少沟通所致。调查显示:约有71%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39%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35%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一般来讲,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除具有正常的智力,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以外,还应具有以下心理特征:

  ◆能够协调和控制情绪

  能经常保持开朗乐观的心境,善于发现生活的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即使出现消极的情绪,如苦闷、焦虑等,也能自己化解。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生活目标明确,行动自觉性高,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强,能克制不好的冲动和欲望,自我控制力强。

  ◆人际关系和睦

  对人热情、诚恳,富有同情心,乐于与他人交往,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与他人友好相处。

  ◆保持人格的完整与统一

  能全面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谦虚、自尊、自信,不狂妄自大、自卑自怜、固执己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而人际关系却日益淡化,这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青少年感受到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而导致的心理矛盾也更加尖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自杀率不断上升,精神病患者的数量直线上升,其中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更加突出。有关调查表明,全国青少年中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占13%,初中生为15%,高中生为19%,大学生为25%,随年级升高而呈递增趋势。

  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的是学习压力过大,对学校不能适应,心情焦虑不安,上课如坐针毡,对考试不能很好地控制等;有的是社交或异性交往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22.45%的中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差,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与别人合作有困难;有的学生有性心理、性行为的偏离;有的则患上了抑郁症,对人生持悲观态度,情绪低落,有孤独感;还有的有对抗行为,经常与父母顶撞,离家出走,或作弄别人,甚至有欺骗、赌博、偷窃、暴力等违纪、违法行为。

  如果家长与孩子能进行良好而有效的沟通,这些问题可望得到很好的解决。专家指出,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有时候,不良心情和由此导致的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父母教养不良所致,但家长和孩子都应明白,互相抱怨和指责只能使冲突尖锐化,而不利于解决问题。双方应主动沟通,增加交流,以解决问题,这不仅是对父母负责,也是对孩子的现在和未来负责。

  青少年还应主动参与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抽时间参加公益活动,养成勤劳、有同情心、有责任感的性格,否则,懒惰、不负责任的习惯一旦养成,也会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现代青少年的权利意识比上一代强烈,但应该让他们明白,不履行义务便没有资格享受相应的权利。一个从小懂得关心家庭的人,长大了也会喜欢结交朋友,珍惜亲情和友情,注重人与人的关系。

  ◆培养良好的个性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固然受先天因素(遗传、身体状况)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后天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有意识地培养,另一个是受环境与教育的的熏陶。只有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培养良好的个性。

  做事莽撞、急躁轻率是不少孩子的性格特点之一,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待人接物、处理问题时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避免只看到一点成功的可能就冒失地干起来,以致失败。同时还要加强自制力的训练,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学会抑制冲动,培养行为的谨慎性,在采取行动前,多与家长、老师及信得过的人商量,要懂得“三思而后行”。

  有一部分中学生由于从小备受溺爱,因而缺乏独立性,遇事犹豫不决;或从小在家长严格管教下,形成了循规蹈矩、缺乏主见的性格缺陷。这部分中学生要摆脱依赖心理,提高自我决策能力,摆脱遇事问别人的易受暗示的境况,不断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与勇气。同时要冷静,敢于行动,不怕失败。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人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主动过程,当学生把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时,这种转变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增强学习兴趣,走向成功的过程。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它是发展人的智力的重要心理条件,也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效率。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的情感时,学习积极性才有可能进入最高阶段,才能达到最佳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