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和“网瘾”说byebye

  孩子沉迷上网,专家出招教孩子“自助去瘾”

  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四家”单位去年启动了北京市青少年网络依赖戒除“虹”计划训练营,首期训练营(为期一周)已于2005年1月28日结束。专家针对营员的个案特征和依赖程度,从网络依赖倾向者的内因入手,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用相对封闭管理的环境对依赖者进行系统脱敏,使之建立新的行为定势。一时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虽然记者一直没有联系到组织活动的中科院心理所专家,但据主办方之一的共青团北京市委权益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训练营结束后,专家和青年志愿者还将对每名营员进行定期的跟踪和回访,进一步巩固训练效果。第二期训练营计划预计于今年4月份开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共青团北京市委将在全市青少年网络依赖倾向者中广泛推广“虹”计划。

  现在北京的大中小学大多已经开学,那些身陷其中、欲罢不能的网络成瘾者除了有“虹”计划的眷顾外,家长和老师又能做些什么呢?    著名“戒网专家”华中师范大学陶宏开教授:三心+四步

  陶宏开教授认为孩子上网成瘾,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长的爱多表现在物质的慷慨,而忽视了精神、情感上的关爱与交流。在他看来,网瘾不是疾病而是个习惯问题,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为此,陶宏开教授提出了“三心四步”,“三心”即“爱心”、“耐心”和“诚心”,利用爱心、耐心和诚心就能解开孩子心中的结。

  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地点,让刚接触有网瘾的孩子认同、不反感。一般来说,上网成瘾者主要集中于11岁至25岁这一年龄段。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有理想,不爱学习”。一旦与他们交谈时,最好不要直接和孩子谈上网、游戏的话题,而是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逐渐过渡到中心问题。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步,在确定了孩子对自己已经认同后,要把这种认同感转移到孩子的父母身上。在陶教授接待的这些孩子中,不少都已经和家里闹翻,与父母的关系也处于僵持状态。而陶宏开教授在和孩子细致入微的谈话中,常常会以“你觉得父母这样做错了吗?”、“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爱你还是为了害你?”等问题来让孩子自我反省自己对于家长的态度的对错。

  第三步,将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认同感再转移到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上来,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对自己有意义的书。

  最后,孩子们会自我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坏处而自觉地将其戒除。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孩子能够脱离网瘾,不仅在于孩子自身的决心,还在于家长的配合。许多家长需要改变教育方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反感。更多的是要理解、关爱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情关系。

  陶宏开教授说,当然,教育孩子是个复杂的过程,在戒除网瘾的过程中,他们会不配合,会出现反复。孩子在戒除网瘾之前最好不要碰电脑,这里有个间隔期。网络成瘾后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隔离期,这个时间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一个星期,有的一个月。要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尝试采用各种办法,耐心地打开他们心中的一个个死结,最终使他们彻底戒除网瘾。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所所长许燕:阻断或脱敏

  许燕教授也认为帮助孩子戒除网瘾需要家长增加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家长要树立教育的意识,不要使用强硬的方法。她建议家长使用阻断法或脱敏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所谓阻断法就是切断孩子上网的途径,在“戒网”期间不给孩子创造上网的条件和机会,使孩子暂时地与网络绝缘。待孩子回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后再引导其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健康上网。许燕教授特别强调,使用这种方法帮助孩子戒网时,除了加强交流沟通之外,更重要是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替代物,即用一种更为健康、积极向上的、能被孩子接受的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滿足其爱玩和娱乐的天性,促使其回到现实生活中,发现生活中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并从中获得乐趣,消除或降低其对网络的依赖性。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替代物,而又将与孩子作为精神寄托的网络切断,就会引起孩子的强烈不满,而使一些孩子做出抢劫、出走等过激行为。

  脱敏法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与劝诱,使孩子认识到这种不正常的上网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性,然后与孩子一起共同制定一个科学的上网计划,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地减少上网的时间和次数,最终达到脱敏,摆脱对网络的心理依赖。在此期间,孩子上网时最好有家长陪伴,让孩子在自己的视野里使用电脑,因为孩子本身的自我约束力不强,难免会超过计划时间,使计划成为摆设,同时家长也还要引导孩子在上网的内容上有所调整,把孩子上网的目的逐渐地由游戏、聊天转化为浏览与学习相关的内容,改变孩子的上网目的,同样也能起到降低孩子对网络的心理依赖的作用,最终戒除网瘾。家长也不可操之过急,计划的时间要合理,当出现上网时间超过计划时,也不要采取斥责、打骂的态度。孩子取得每一点进步,家长都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引导孩子把计划的达成作为一个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心理的满足,愿意自觉地遵守计划。

  家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也可重叠使用,比如让使用脱敏法的孩子参加一些生活中有意义的活动或体育运动,效果会更好。还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在他们的指导下“对症下药”,以达到最好的戒除效果。

  “自助去瘾者”的经验之谈:三招助你预防“网瘾”

  家在外地、身在某知名高校的小林可谓是网络游戏的高手,不过当几门功课一起亮红灯后,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尤其是自身意志的努力下,他走出了网络误区。在小林看来,课外除了要丰富业余生活,比如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社会实践,出现早期症状及时停止操作并休息以外,还是有些小小的技巧可言:

  1、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请注意:借网消愁愁更愁。理由之一是,当你N小时后下网的时候,问题仍然在那儿,“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理由之二,你的上网行为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强化,你看:上网———注意力从现实中转移———忘记生活烦恼,不需要几次,你就会如同巴甫洛夫的狗记住铃声会带来食物一样,记住上网能够忘忧。以后,你一听到调制解调器的声音就会兴奋不已。

  2、上网之前先制定好目标。每次花两分钟时间想一想你要上网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不要认为这两分钟是多余的,它可以为你省10个两分钟,甚至100个两分钟。

  3、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看一看你列在纸上的任务,用一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你进展到哪里了。如果嫌用闹钟麻烦的话,可以在电脑中安装一个定时提醒的小软件,在上网的同时打开,这样就能有效控制你的上网时间了。

  最后,小林提醒,如果以上三招都不管用,建议你把以下这句话贴在你视觉可及的范围之内: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飙车的时候,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正渐渐消失在这个虚拟空间的黑洞之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