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性高血压”不必吃降压药

  最近在某些媒体上,有医生提出“相对性高血压”的概念,即当一些基础血压一直较低的人,出现头晕、头痛等典型的高血压症状时,尽管其血压在正常范围,但因为与自身相比升高了,被认为是一种“相对性高血压”,并给予降压治疗。有些读者向本报询问这一诊断和治疗的科学性。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博士后卢长林副教授认为,“相对性高血压”这一概念存在不妥。因为高血压病是数字化疾病,而非症状性疾病,不能就个体出现的症状来断定采取降压方式治疗。偶尔出现类似高血压的症状,主要原因是血压的波动导致的,不能诊断为高血压,也和临界高血压截然不同。

  所谓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临界高血压是指血压在正常血压至确诊高血压之间的血压值,也就是指血压低于140mmHg和/或低于90mmHg,但接近此血压水平。如果三次测量血压中仅有一次正常血压者就可诊断为临界高血压。

  为了预防高血压,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临界高血压,因为临床观察表明,临界高血压者约有71.5%的人会发展成高血压,而正常人只有11.1%。虽然其暂时还不需要进行降压治疗,但要积极调节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