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示踪剂PET/CT可评价肝细胞癌转移灶
中国香港养和医院郝(Ho)等报告,尽管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上仍有局限,但不能否认其在评估HCC转移灶中的重要作用。在HCC转移灶的检测中,与单示踪剂成像相比,联合11C-醋酸盐(11C-ACT)和18F-FDG的双示踪剂PET/CT可弥补18F-FDG PET的不足,应用价值更大。该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核医学杂志》[J Nucl Med 2007, 48(6) : 902]上。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121例已确诊的原发性HCC患者。所有患者均用相同的试验方法、相同的标准来判断“转移灶”和“非转移灶”,并把真阳性的转移患者(97例)根据其原发HCC病灶与示踪剂的亲合力分为四组:亲18F-FDG组、亲11C-ACT组、亲18F-FDG和11C-ACT组、治疗后有转移灶但基线双示踪剂PET/CT未发现原发肿瘤或肝脏复发组。
结果显示,基于患者的分析发现,双示踪剂PET/CT检测HCC转移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8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7%和90%,准确性为96%。基于病灶的和基于患者的11C-ACT PET/CT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60%和64%,18F-FDG PET/CT检测则分别为77%和79%,二者存在互补。分析病灶对示踪剂的亲合力发现,HCC原发灶对示踪剂的亲合力与总体转移趋势显著正相关。双示踪剂检查在辨别哪些患者需接受治愈性治疗方面的效果优于单示踪剂(双示踪剂、11C-ACT、18F-PDG PET/CT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49%和37%)。
研究者认为,该研究肯定了18F-FDG PET/CT在评估HCC转移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证实11C-ACT联合18F-FDG 的双示踪剂PET/CT在检测HCC转移灶及指导治疗方面有重要作用。
- 中药煎前不要洗
- 大暑到来的饮食注意事项
- 养生要注意:不可小视的老年斑
- 服用中成药如何提高药物疗效
- 中药过敏反应不可小视
- 暑期少男少女忙治“痘”
- 几例鳖常见皮肤病并发症
- 糖尿病、痛风,中老年两大“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