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藓糖醇的生理特性

  虽然从化学结构上看赤藓糖醇是一种多羟基化合物,但它的分子量很小,所以在人体内及哺乳动物体内消化系统中的代谢方式与其他多元醇类不一样,从而使赤藓糖醇具有以下几个可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优越特性:(1)低热值(0.2~0.4kcal/g),仅是蔗糖能量的5%~10%,很难被代谢。(2)高耐受量,无副作用。(3)适合糖尿病人食用。(4)非致龋齿特性。

  上述性质都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利用、代谢、发酵和排泄等密切相关。

  赤藓糖醇的代谢由于碳水化合物在机体中被代谢为能量的同时,还会释放出CO2,因而在摄取【13C】标记的某种碳水化合物后,通过测定呼出的有【13C】标记的CO2可以了解机体从该化合物中获得能量的情况。

  分别服用25g【13C】标记的葡萄糖、乳糖醇与赤藓糖醇,测定呼出的【13C】标记的CO2。结果表明,葡萄糖被迅速吸收并代谢,在摄取后6小时即有反应;乳糖醇则在摄取8小时后出现相同反应;而摄入赤藓糖醇后,未检测到【13C】标记的CO2。另一个实验表明,赤藓糖醇在摄入后3小时,即有40%随尿排出,另有40%在随后的21小时陆续经尿排出。即在24小时内,80%的赤藓糖醇通过尿排出,另有20%的赤藓糖醇很可能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总的来说,赤藓糖醇这种小分子物质很容易通过被动扩散被小肠吸收,大部分进入血液循环,又不能被机体内的任何酶系统消化降解,只能通过肾从血液中滤去,经尿排出体外,而另有小部分直接进入大肠。

  进入大肠内的碳水化合物被肠道细菌发酵后产生挥发性脂肪酸CH4和H2。其中CH4和H2可溶解入血液中,并通过呼气排出。研究表明,摄入赤藓糖醇后,呼气中H2的数量并没增加,而摄入乳糖醇后,呼气中H2的数量明显增多,这表明,进入大肠中的少量赤藓糖醇很难被细菌发酵利用。

  同时对12属49种72株肠内细菌研究赤藓糖醇的利用,结果是,赤藓糖醇很难被这些肠内细菌利用。

  另两项对小白鼠的饲喂试验显示,赤藓糖醇对脂肪代谢无影响,其所显示的能量效率值为零。

  赤藓糖醇上述非常独特的代谢特性,决定了它的极低能量值。进入机体的赤藓糖醇中有80%随尿排出,这部分显然不提供能量。另有20%进入大肠,假设其中有半数(已是最大估计量)被肠道细菌发酵生成不饱和脂肪酸,并被重复吸收和代谢,即只有10%的赤藓糖醇有能量价值。整体能量平衡试验结果也表明,赤藓糖醇的能量值最多仅0.4kcal/g,是所有多元醇甜味剂中能量值最低的一种。根据日本厚生省1991年8月修改了的“特殊营养食品难消化糖类的能量评价法”的测定结果,确认赤藓糖醇的热量是0kcal/g,并确认为惟一的无热量甜味剂。简而言之,赤藓糖醇热值低,不被人体代谢,不致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