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贫血如何预防?

  运动性贫血如何预防?为帮助中国军团备战北京奥运会,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副教授曹建民课题组,在2005年开始着手解决这个国际难题。

  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极其复杂,搞清它的机制,须了解运动员运动时身体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过去普遍认为,运动训练会影响造血机能减弱。但是课题组发现,老鼠发生运动性贫血后,造血功能变化并不大,体内的血液生成和血液丢失的速度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在研究中,课题组新的发现解开了谜团。

  发现之一:运动训练后老鼠体内的造血机能虽未变化,但血红细胞却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运动训练的强度越大,对血红细胞功能的影响就越大。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红细胞从生成到衰老共120天,血红细胞要经历生成到破碎两个阶段,一旦破碎,就不复存在。高强度运动训练产生的人体温度增加、体内pH值降低,尤其是运动员体内自由基的影响等因素,都加快了体内血红细胞的破碎速度。运动员体内的自由基增加,是影响运动性贫血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现之二:大运动量导致运动员体内缺铁。人体内血红细胞中最主要的转逆氧是铁,运动员一旦缺铁,就会贫血。而运动员缺铁的主要原因是高强度运动量造成了肠胃浸血增加,营养吸收能力降低。同时,在高强度运动中,铁还会随着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运动丢失营养再加上细胞破碎和铁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运动员原来血红蛋白中的功能铁和储备铁分布不均匀,产生了缺铁缺血。

  在运动性贫血的原因搞清后,课题组主要的治疗干预路线明确了:通过服用抗氧化剂,可以避免运动员体内自由基的增加。课题组与国家队合作,让运动员服用抗氧化剂营养品和补铁剂,这对运动员备战奥运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