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理研究应贯穿新药研发全程
一提到药物毒理学,不少人立刻就和GLP联系起来,认为它仅是新药临床前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手段。然而,近年来随着新药研发模式的巨大改变,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思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水平上产生作用,不影响基因的调节和表达;或者某些毒理学效应可能与基因的改变和蛋白质的合成无关,此时单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角度考虑并不能非常准确地预测药物的毒性。由于生物体中毒或代谢损害引起的细胞功能异常通常会反映在体液成分的变化上,此时运用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分析生物的体液、组织中的内源性代谢产物谱的变化就可以探求机体的毒理作用方式,提供毒性筛选、毒性靶器官、毒性标志物和毒作用机理等大量资料和信息。
近几年来,廖教授领导的研究中心已建立了毒理基因组学、毒理蛋白质组学和谢组学等现代毒理学技术,并利用这些技术对正在研发的新药以及已在临床上使用、但显示出某些毒副作用的老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评估这些新药的研发前景和阐明老药毒副作用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他谈到,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型或专家系统预测新化学实体的潜在毒性,即采用硅上毒理学的技术手段和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模型分析化合物的毒性。目前,在致癌性、致突变性的计算机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在其他毒性终点的计算机模型预测方面进展不大。
廖教授认为,随着药物毒理学研究思路的改变,各种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会进一步促进药物毒理学的发展,将会大大缩短新药研发周期、节省经费开支、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