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分析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急性心梗侧重减少再梗

  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到底如何?日前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承担的一项国家“973”计划资助课题采用荟萃(Meta)分析的研究方法,给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与单纯西药相比,加用中药在减少再梗和心力衰竭、提高左室射血分数(EF)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林谦教授介绍,心肌梗死通常被认为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围,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试验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这些研究的质量和疗效尚未得到系统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导致研究结果难以得到医学界的公认。因此,本研究拟在全面了解中药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研究质量的基础上,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估。

  研究人员以中医或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塞或心肌梗死的文献为目标,在1978年1月~2004年11月的医学文献内进行检索;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二次筛选并进行Jadad评分,筛选和评价过程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意见不同者通过讨论解决;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8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总病例数为738例。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西药相比,加用中药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临床总有效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没有差异,但中药干预组再梗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左室EF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的作用侧重于减少再梗和心力衰竭、提高左室EF,而在降低病死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没有突出优势。

  林谦特别指出,本次研究较全面地回顾了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研究的基本情况,发现这些研究的设计存在较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遵循标准的程度不足;研究设计缺陷较明显,特别是真正的随机、盲法使用率很低,统计学方法错误或不完善;观察指标选择不尽理想,特别是缺乏远期预后指标等。除了研究设计的缺陷,不规范的试验报告也成为影响评价和分析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近几十年如此大量的研究中,只有8篇文献进入了Meta分析程序。因此,在循证医学时代,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科研还需要在研究设计方面多下工夫。而且,由于本次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较少,总病例数仅738例,目前对于中药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尚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仍有待于高质量临床研究的结果来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