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皮肤再生材料研究通过鉴定

  日前,浙江省科技厅在浙江大学召开了由该校材料化学学院高长有教授承担的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胶原-壳聚糖组织再生支架及其在修复皮肤损伤中的应用”的鉴定和验收会。鉴定和验收专家组由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李兰娟院士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主任奚廷斐研究员等人组成。验收组专家们对这一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深入全面,在理论上有较大创新,所开发的皮肤再生支架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的成本远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诱导真皮再生的能力显著,在体内可以被降解吸收,是我国皮肤再生材料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

  据了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于烧伤、机械创伤及慢性疾病引起的皮肤缺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我国每年有近10万重度皮肤缺损患者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技术是解决皮肤缺损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国内用于治疗皮肤损伤的材料多停留在简单敷料的层次;先进的皮肤再生材料产品都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

  近年来,国内的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医疗机构相继对皮肤再生材料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这些研究采用的皮肤支架模型为水凝胶类物质、丝素蛋白、I型胶原或壳聚糖多孔膜等,也有的采用复合多孔支架。如上海长海医院以猪脱细胞真皮为支架,混合种植人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后,移植于动物创面,获得较好的创面愈合效果,能有效地促进皮肤组织的再生。第三军医大学采用新鲜尸体皮提取胶原,制备出胶原多孔膜。分别种植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于胶原膜两面,培育后移植于深度烧伤创面获得较高的成活率等。

  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皮肤支架的结构稳定化和细胞生长因子的固定化问题少有涉及,而这些是制约皮肤支架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高长有教授领导的课题组自1997年开始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在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的资助下,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胶原-壳聚糖皮肤再生支架。该研究采用天然的体内可吸收的胶原和壳聚糖为主要原料,模拟皮肤的结构制备了具有原位诱导真皮再生的多孔支架;进一步通过复合硅橡胶膜制备了双层结构的新型人工皮肤。这种结构是通过对皮肤双层结构的模拟,设计了一种具有模拟表皮层和真皮层双层结构的皮肤再生支架。其中真皮层支架起到诱导皮肤真皮再生的作用;而表皮层覆盖物则起到隔离外界环境、避免细菌侵入及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真皮层的诱导再生材料选用胶原和壳聚糖;表皮层采用硅橡胶膜,较好的解决了皮肤支架的结构稳定化和细胞生长因子的固定化问题。在猪背部全层皮肤的缺损实验中发现,移植7天后在真皮支架中即可观察到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诱导长入,28天后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的长入和血管生成,形成了新的真皮组织。移植成功率达到94%。体外全层皮肤缺损实验结果证明,该再生支架可原位诱导创面细胞的定向迁移和增殖,促进创面的再生和修复。并能有效降低创面肉芽组织增生,无明显的炎症反应。

  据悉,该成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分别是关于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的制备与结构控制和结构稳定化技术、氨基酸辅助交联技术和生长因子的固定化技术;正在申请专利1项,正式发表刊物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