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萃取薏苡仁抗瘤物质获成功

  近日,从中华中医药学会传出消息,经多年努力,世界尖端的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在薏苡仁脂性抗瘤有效成分提取项目上试验成功,使中药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展示出巨大的产业化前景,每年还可节约数万吨的石油资源。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世界范围内近30年新兴的研究热点,超临界流体具有较高的萃取分离能力,可以提取分离有效成分。在能源危机紧迫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化工、能源、燃料、医药、食品等领域应用广泛,引起持续关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并在食品等领域进行了初级应用,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近年来我国实施中药现代化进程,该技术被列为中药高效提取分离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其开发与产业化形成了“热点中的热点”。这种技术以非极性二氧化碳为萃取剂,由于不燃、无毒、无化学惰性、价格低廉、使用安全、无溶剂残留、无环境污染、易于回收等特点,且临界温度接近室温,压力中等,抗氧灭菌,对脂性物质(成分)具有较高的萃取能力,所以非常适用于中药脂溶性有效成分的萃取分离。

  注射用薏苡仁油是国家新药“康莱特注射液”的原料药,原工艺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得率低,纯度低,每年还要消耗数百吨的丙酮,石油醚,需要上万吨的石油能源支持,对环境有一定污染。浙江中医学院李大鹏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十年前就开始将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应用到中药产业的实验室研究。此项目1997年又被列为浙江省高校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在取得实验可行性基础数据后,1999年又被列为浙江省科委“首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000年又成为科技部“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两年前,课题组最终确定了萃取釜、分离柱和解析釜的压力、温度、二氧化碳流量及萃取时间的工艺参数,创造性地采用了萃取和分馏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实现了萃取分离一步到位。产品得率提高到13.3%,成本降低22%,并节约5万吨石油资源,产能可达到每年36.5吨。

  这一成功标志着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领域拉开了产业化应用的序幕,2003年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投入正式生产,至今产品合格率100%。在确保工艺技术稳定的基础上,超临界萃取技术今年1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技术发明专利。在上半年进行的专家鉴定中,专家们一致认定这项技术“在国内、国际的中药工业化应用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具有示范作用”。前不久,这项成果荣获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相关链接:SFE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般情况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比较适合与具有明确生物活性的亲脂性、相对分子量比较小的物质成分的萃取。如果提取极性大、相对分子量太大的物质,需要夹带剂或者在高压下进行,但是目前夹带剂的使用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高压技术不成熟,临界区内的技术参数有限等制约因素给工业化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中药的研究中,需要重点考察影响萃取的因素,如二氧化碳的温度、压力、流量、夹带剂、萃取时间,以及样品的物理形粒度、黏度等,包括被萃取物质成分的性质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所处的状态等。目前我国的超临界萃取成本价高,一般用于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超临界提取的研究对象大多为分子结构很复杂的化合物,其蒸汽压、粘度、表面张力等物理参数积累甚少,物系的溶解曲线、状态方程及高压下的相平衡图等均尚待建立,因而SFE技术的基础研究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