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安全频发

  近年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药材屡屡遭遇信任危机。18日,央视曝光了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中严重的中药材增重、染色、掺假的现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随即表示,即将联合多部委对农药市场展开一次大规模的专项行动。

  国家药监部门2009~2012年通报的全国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63万件,2010年69万件,2011年85万件,2012年120万件。2009年,中药不良反应占总报告数的13%,2010年占14%,2012年占17%。从历年的数据来看,中药占药品不良反应总量的15%左右。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近来一些中药安全性问题频发,不仅暴露了许多中药基础研究薄弱,存在严重不足,同时也表明中药再评价、再研究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为此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首先,加强中药安全基础性研究。加快中药材种植规范化、标准化。我国现在运用的中药绝大部分为人上栽培的品种,经多年繁衍,其药性和有效成分会发生变化。这些问题很难适应当前正在进行的开设生产基地、发展药材市场的趋势。如果引进和利用生物工程的基因和细胞工程技术,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其次,严格中药炮制,改善仓储条件。中药炮制要尊法炮制与临方炮制结合,简历统一的处方用名,根据要求进行调配,确保药得其用、用得其所,对毒性中药要严格管理,遵法炮制,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不断改善仓储条件,根据中药质地分类储藏,确保药品无霉变、虫蛀、走油等物理、化学变化,避免外界环境对重要的污染。

  再次,加强剂型、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对安全性影响的研究。必须选择适宜的剂型,并确定安全有效的制剂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剂型,要严格控制其质量标准,最大限度的消除可预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药产业作为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传统产业,本身就与西医的精确计量治疗方法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中药行业是通过药方搭配不同的中药材,利用协同来效应治疗疾病的,这也必然会对药材提出较高的质量要求。而药材作为中药行业的源头和起点,势必将影响整个行业的整体质量,如果无法从根本上控制好源头安全,中药行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