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渐成生态富民惠民优势产业

  金秋时节,记者在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的故乡河南省南阳市采访,所到处处让记者感到分外欣喜:西峡县的20万亩山茱萸连片成林,红果满枝;方城县豫药园内生机盎然,科研区种植的板蓝根长势喜人,裕丹参金银花木瓜冬凌草等200余种道地中药材药香沁人;南召县辛夷路两侧辛夷树枝繁叶茂……南阳市依托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为动力,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加快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使其成为支撑南阳崛起的又一生态富民惠民优势特色产业。

  张仲景医药学说不仅集汉代以前中国中医药学之大成,也为后世中医药学创造了无尽的思想动力。他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开创了中医辩证施治的先河,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础,至今"道经千载更光辉",张仲景因此被后人尊为"医圣"。张仲景医药学说的广泛传播,使"医圣故里"南阳历来成为国内外中医名家及学者朝拜医圣、交流学术的圣地,每年都有5万多名群众前来祭奠和瞻仰张仲景,形成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南阳又是一座"天然药库"。这里地处亚热带向北温带的过渡带,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盆地,八百里伏牛山横亘西北,淮河之源桐柏山锁定东南,白河之水环抱其间,在2.65万平方公里内,宝天曼、太白顶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万木葱郁,丹江口、鸭河口两大水库烟波浩渺,高山丘陵平原梯次分布,河流湖泊沟渠蜿绕纵横,全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除地产品种外,还分布有许多南北兼有的动植物药材,使南阳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盛产中药材的"天然药库"。全市境内已经确定的天然中药材达2356种,道地名优中药材50多种,中药材总储量2.5亿多公斤,且多为无污染的有机药材。其中山茱萸、辛夷的年产量分别达到415万公斤、840万公斤,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和70%,被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山茱萸之乡"、"辛夷之乡"。

  依托独特的人文优势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南阳市自2002年以来,在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及河南省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启动实施了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以举办节会及学术论坛等为载体,先后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六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打响医圣张仲景品牌,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打造中医药都,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使中医药更好地造福于民、致富百姓:

  --中医药诊疗、保健服务网络全面形成。全市形成了以市、县两级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为枢纽,村级中医卫生组织为基础的中医服务网络;拥有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25家,213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设有中医门诊、中药库、中药房,4636所村卫生室配有中医、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有乡村中医药从业人员6311人。其中,全国示范中医院1家,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5家,"省级重点中医院"3家,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特色专科6个,能够为群众提供丰富完备的医疗服务。南阳市先后被批准、命名为全省中医专科专病暨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市、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试点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中医医学教育快速发展。该市已拥有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南阳医专、河南中医学院韩国留学生培训班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本科、大专、中专三个层次的办学规模,设置了中医医疗、中医护理、中医骨伤、中药种植、针灸、推拿等相关专业。

  南阳医专是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的摇篮,拥有大、中专两个层次,办学规模已发展到目前的5000人,该校的中药标本馆拥有各类中药标本2600多种,被业内认定为全国一流的标本馆。全市目前拥有中医药教育科研机构10余所,几年来共培养韩国留学生350人。

  --中医药科研成果丰硕。该市制定专项措施鼓励支持中医药科研工作,张仲景研究会、市中医中药研究所等单位通过纵向联合,与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研究院合作,承担了《张仲景经典医学研究》、《张仲景药用本草研究》等科研项目,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涉及的200多味药物品名、科属、形态、性能等展开研究。先后有《伤寒论微机多功能检索系统》等60多个中医课题项目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研制出仲景骨刺外敷散等12个仲景方药制剂。在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研究方面,"南召辛夷高效示范基地研究项目"、"方城无公害野生裕丹参道地中药材技术研究"、"西峡山茱萸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唐河栀子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研究"等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中"山茱萸、辛夷花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已通过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验收。全市近年来引进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50余项,有80余项中医药科研项目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有1060余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出版专著40余部。河南宛西制药建起了全省惟一的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医药生产富民强市。"药材好,药才好"。该市把培育优质中药材作为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根本,加大规范化种植力度,以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与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参、邓州麦冬、内乡黄姜、镇平杜仲、唐河栀子、社旗板蓝根为主的十大中药材基地发展迅猛,目前全市规范化种植的中药材面积已有190万亩,年产值达20余亿元,年均增长7%,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约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6%左右。在一些中药材集中种植区,中药材收入已占到农民年均收入的50%以上。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方城裕丹参、唐河栀子和半夏5个中药材基地已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西峡、内乡山茱萸基地被确认为全国首批8个中药材GAP示范基地之一。每到夏秋各类中药材成熟收获季节,药农采摘分外忙,盆地处处飘药香,成为一道道独特的绿色生态富民风景线,许多农民依靠种植中药材实现了发家致富。在这个市的南召县云阳镇西花园村,村民的房前屋后栽满了辛夷树,四周山上80%种的还是辛夷树,全村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人均来自辛夷的收入达1500多元,占总收入的70%。目前该县辛夷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为使中医药资源更好地造福于民,该市大力培育龙头组织,推动产品加工增值,加快中医药产业化发展。西峡县以宛西制药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30万亩山茱萸基地,与农户签订30年合同,全县40万人口中的一半依靠种药实现脱贫致富。方城培育以裕丹参开发服务中心、华丰药业有限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与上海紫兴药业集团、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签订了裕丹参生产供应基地和供货购销合同。唐河县与北京中商集团联合建成栀子色素加工厂年可加工栀子2万多吨,创产值3.6亿元,惠及5万多农户。据统计,目前全市中医药加工企业已有30余家,年产值25亿元。龙头企业宛西制药公司拥有"仲景"、"月月舒"两大中国驰名商标,进入全国中药企业50强。与此同时,以市、县、乡三级医药购销供应站为主的中药材和中药产品流通网络基本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