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术落户德意志(图)

  前 言

  长期以来,中医在德国处于一种尴尬的灰色状态:德国享誉世界的严苛医科考试,是为西医所准备的,在这里你几乎找不到一所教授中医的综合性大学。直到2008年,系统化的中医学习资料才在北-威州的威登-赫尔德克私立大学第一次出现。

  即使如此,三十多年来,中医在德国就像一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年佳酿,一步一步艰难地获得了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也逐渐进入了主流社会的视线。

  周末,当记者来到德国中医协会30周年庆典会场的时候,台上的演讲者正在讲解“医者,易也”这条来自《易经》的哲理。这是一个令人感到崇敬的场合,当中医的影响力在中国今不如昔的时候,却有这么一群老外在中医的宝库中兢兢业业,试着挖掘出更多的济世良方。

  当天在场的300多位嘉宾,都是在德国推广中医,实践中医理论,治病救人的先行者。与他们的深入交流,也让记者开始了解到了中医这些年来在德国的种种处境,中医是如何从一种传自东方的神秘科学,演变成了如今大家都能接受的补充医学手段。

  针灸列入医保单中医迎来新时期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用于治疗慢性背部疼痛和膝关节疼痛的针灸,终于被列入了AOK、TK等德国几家最大的公立医疗保险公司的报销名录。这也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公立医疗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可以在保险条款允许的情况下,享受部分中医治疗的服务。虽然这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变动,而且其初衷也不是为了中医治疗敞开大门,而是为了占注册医师总数四分之一的可以实施针灸治疗的德国医生打开方便之门,但这毕竟象征了一个新时代的降临——中医在德国再也不是什么边缘医学。

  德国中医协会的现任主席内格尔,说起一年前的这次重要变革,还是显得很兴奋:“过去的30年,可以说是中医在德国逐步正常化的30年。以前人们都觉得,噢,中医,这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治疗方法;现在要是有人说自己背疼,身边的人都会建议他,去看看中医针灸吧。”

  中草药费用高昂进主流任重道远

  目前,在德国开设一家中医诊所的门槛仍然相当之低,不少只接受过200小时中医培训的医生或者技师,就可以开设诊所。

  但是,患者在做出中医诊疗的决定前都要考虑再三,因为除了治疗背部和膝部关节痛的针灸费用之外,公立医疗保险公司均拒绝支付其他中医诊疗费用,只有参保私立医疗保险公司的患者才能有限地享用针灸、推拿和中药治疗服务,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开销。几乎所有的中草药,都需要直接从中国进口,这也无形中把中药治疗拔高到了高档消费的程度。

  由于只有针灸等治疗手段得到医疗保险公司的认可,造成了很多德国人至今仍然认为,中医就等同于针灸和推拿。而对中医真正的核心技术——望闻问切和流传多年的经典药方,在德国却知者甚少。

  因此,中医距离真正的正常化,还有一段非常遥远的路要走。德国的《医疗保险法》规定非常细致,每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进入可报销名录,都需要专业机构通过严格的对比测试证明,该治疗方法比现行方法更为有效,这其中还有政府医疗保险政策的因素。因此,尽管针灸在德国也被普遍应用于对过敏和慢性头痛的治疗中,但是这种同样是用针的治疗方法想要进入公立保险公司的报销名录,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德国两大公立医疗保险公司之一的TK慕尼黑分公司总经理赫肯施塔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也正在努力游说政府方面,尽快让更多的中医治疗方法,特别是中草药登上名录,然而这注定会是一个痛苦而且漫长的过程。

  中医理论有难点临床研究苦探索

  中医是一种经验医学,在讲究实证科学的西方要获得完全的承认,就必须要从以往宝贵的中医经验中提取出西方人也可以理解并接受的部分。从中医的“气”、“经脉”等理论,到《黄帝内经》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典籍,都很难在西方得到完全的接纳,崇尚实证科学的西方人很难接受在他们看来玄而又玄的诊脉等手法。况且,由于中药药方的副作用往往标注得并不明确,这在西方是行不通的,中草药成分复杂,在没有完全弄清治疗原理之前,一般人并不敢乱用中医药。

  1991年,在巴伐利亚州东部的小城克兹廷,德国第一家中医医院诞生了。这里的医生除了日常的护理和诊治病患之外,还肩负着中医临床研究的职责。记者在德国中医协会的庆典活动上遇到了这所中医院的主治医师哈格尔博士,据他介绍说,克兹廷中医院已经完成了多项有关用草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为中医治疗的理论化提供了宝贵的基础素材。

  制订中药方标准引进中草药种植

  也许中医的确很难让人理解,可是仍然有人一直在做这项艰难的推广和“中医本地化”的工作。德国中医协会常务理事哈布莱希特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将常用的中药方,按照西方通行标准进行副作用和禁忌症的严格标注。根据他的说法,目前配制的中药的最大问题在于,除了药品本身之外,中药中往往还含有其它的不洁成分,如部分重金属、杀虫剂等等。如果能对药品进行足够的质量控制,那么他认为相当部分的中成药都可以完全符合新的欧盟标准,这也就为中草药正式进入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记者了解,目前德国各中医诊所所用的中草药 ,几乎100%无一例外地从中国直接进口,虽然通过真空压缩等方式保证了质量,但是中药价格昂贵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为什么不能在德国引进种植部分草药呢?

  前 言

  长期以来,中医在德国处于一种尴尬的灰色状态:德国享誉世界的严苛医科考试,是为西医所准备的,在这里你几乎找不到一所教授中医的综合性大学。直到2008年,系统化的中医学习资料才在北-威州的威登-赫尔德克私立大学第一次出现。

  即使如此,三十多年来,中医在德国就像一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年佳酿,一步一步艰难地获得了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也逐渐进入了主流社会的视线。

  周末,当记者来到德国中医协会30周年庆典会场的时候,台上的演讲者正在讲解“医者,易也”这条来自《易经》的哲理。这是一个令人感到崇敬的场合,当中医的影响力在中国今不如昔的时候,却有这么一群老外在中医的宝库中兢兢业业,试着挖掘出更多的济世良方。

  当天在场的300多位嘉宾,都是在德国推广中医,实践中医理论,治病救人的先行者。与他们的深入交流,也让记者开始了解到了中医这些年来在德国的种种处境,中医是如何从一种传自东方的神秘科学,演变成了如今大家都能接受的补充医学手段。

  针灸列入医保单中医迎来新时期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用于治疗慢性背部疼痛和膝关节疼痛的针灸,终于被列入了AOK、TK等德国几家最大的公立医疗保险公司的报销名录。这也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公立医疗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可以在保险条款允许的情况下,享受部分中医治疗的服务。虽然这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变动,而且其初衷也不是为了中医治疗敞开大门,而是为了占注册医师总数四分之一的可以实施针灸治疗的德国医生打开方便之门,但这毕竟象征了一个新时代的降临——中医在德国再也不是什么边缘医学。

  德国中医协会的现任主席内格尔,说起一年前的这次重要变革,还是显得很兴奋:“过去的30年,可以说是中医在德国逐步正常化的30年。以前人们都觉得,噢,中医,这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治疗方法;现在要是有人说自己背疼,身边的人都会建议他,去看看中医针灸吧。”

  中草药费用高昂进主流任重道远

  目前,在德国开设一家中医诊所的门槛仍然相当之低,不少只接受过200小时中医培训的医生或者技师,就可以开设诊所。

  但是,患者在做出中医诊疗的决定前都要考虑再三,因为除了治疗背部和膝部关节痛的针灸费用之外,公立医疗保险公司均拒绝支付其他中医诊疗费用,只有参保私立医疗保险公司的患者才能有限地享用针灸、推拿和中药治疗服务,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开销。几乎所有的中草药,都需要直接从中国进口,这也无形中把中药治疗拔高到了高档消费的程度。

  由于只有针灸等治疗手段得到医疗保险公司的认可,造成了很多德国人至今仍然认为,中医就等同于针灸和推拿。而对中医真正的核心技术——望闻问切和流传多年的经典药方,在德国却知者甚少。

  因此,中医距离真正的正常化,还有一段非常遥远的路要走。德国的《医疗保险法》规定非常细致,每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进入可报销名录,都需要专业机构通过严格的对比测试证明,该治疗方法比现行方法更为有效,这其中还有政府医疗保险政策的因素。因此,尽管针灸在德国也被普遍应用于对过敏和慢性头痛的治疗中,但是这种同样是用针的治疗方法想要进入公立保险公司的报销名录,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德国两大公立医疗保险公司之一的TK慕尼黑分公司总经理赫肯施塔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也正在努力游说政府方面,尽快让更多的中医治疗方法,特别是中草药登上名录,然而这注定会是一个痛苦而且漫长的过程。

  中医理论有难点临床研究苦探索

  中医是一种经验医学,在讲究实证科学的西方要获得完全的承认,就必须要从以往宝贵的中医经验中提取出西方人也可以理解并接受的部分。从中医的“气”、“经脉”等理论,到《黄帝内经》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典籍,都很难在西方得到完全的接纳,崇尚实证科学的西方人很难接受在他们看来玄而又玄的诊脉等手法。况且,由于中药药方的副作用往往标注得并不明确,这在西方是行不通的,中草药成分复杂,在没有完全弄清治疗原理之前,一般人并不敢乱用中医药。

  1991年,在巴伐利亚州东部的小城克兹廷,德国第一家中医医院诞生了。这里的医生除了日常的护理和诊治病患之外,还肩负着中医临床研究的职责。记者在德国中医协会的庆典活动上遇到了这所中医院的主治医师哈格尔博士,据他介绍说,克兹廷中医院已经完成了多项有关用草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为中医治疗的理论化提供了宝贵的基础素材。

  制订中药方标准引进中草药种植

  也许中医的确很难让人理解,可是仍然有人一直在做这项艰难的推广和“中医本地化”的工作。德国中医协会常务理事哈布莱希特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将常用的中药方,按照西方通行标准进行副作用和禁忌症的严格标注。根据他的说法,目前配制的中药的最大问题在于,除了药品本身之外,中药中往往还含有其它的不洁成分,如部分重金属、杀虫剂等等。如果能对药品进行足够的质量控制,那么他认为相当部分的中成药都可以完全符合新的欧盟标准,这也就为中草药正式进入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记者了解,目前德国各中医诊所所用的中草药 ,几乎100%无一例外地从中国直接进口,虽然通过真空压缩等方式保证了质量,但是中药价格昂贵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为什么不能在德国引进种植部分草药呢?

  巴伐利亚州农业部的波姆教授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巴州农业部正在进行一个中草药试种植的项目,从2005年以来已经有总共16种中草药在可控范围内进行了人工种植。这期间,巴州农业部对于药物进行了严格的检测,以确保其符合德国以及欧盟的相关要求。波姆教授告诉记者,试种植是中草药扎根德国的一条必经之路,随着中草药的需求量上升,这种就地种植,就地摘采,就地治疗的模式已经逐渐成形。未来的德国患者,有望可以用上本地出产的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