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
山东东阿阿胶(14.53,0.03,0.21%,吧)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地处素有“阿胶之乡”美誉的阿胶发源地——山东省东阿县,前身为山东东阿阿胶厂,1952年建厂,1993年由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1996年成为上市公司,同年7月29日“东阿阿胶”A股股票在深圳挂牌上市,连续7次入围中国上市公司50强。
目前,东阿阿胶公司生产的阿胶类产品主要有中成药、保健品、生物药、药用辅料等6个产业门类的产品百余种。阿胶年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5%和90%以上,并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欧美市场。
秦玉峰凭什么
一个被外界称为少帅的人物,为什么要发动阿胶价值回归工程?他如何才能唤醒民族集体记忆?他想把东阿阿胶领向何方?
在岁末冬初,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峰收获了两份厚礼。一份是山东省阿胶传承人证书,一份是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券商的认同,在他们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认为,秦玉峰有可能使东阿阿胶摇身一变,变成中医药滋补养生领域里的“药中之茅台”。
一个是官方的认同,一个是投资者的认同,我们要追问的是,秦玉峰凭什么获得这两个认同?
关于传承人认定,表面上看起来,答案一目了然:东阿阿胶是国内最大的阿胶企业,是该领域内的单项冠军,舍我其谁?
但是这个看起来简明的答案事实上只具有部分说服力,却没有完全说服力。因为当我们说传承人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说的是,你继承了什么?你发扬光大了什么?
如果对阿胶的真实历史价值没有真正掌握并发扬光大,那么我们要说,他只不过是个“传人”,却不能说是“承人”。“传人”靠祖上积德,“承人”要靠自己发扬光大,两者相加,才能称之为传承人。
我们回归到哪里去:梳理阿胶历史价值工程
在华润入主东阿阿胶后,在东阿阿胶完成管理层变更后,秦玉峰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使东阿阿胶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和能力。
不错,过去的十年里,东阿阿胶固然保持了良好的市场地位,但是以补血为主诉求点的战略地位与产品定位,以及消费群体的相对老化,却是个严峻问题。
更加不幸的是,阿胶的主要原料——驴皮供应日趋收紧,价格不断提升。为了应对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东阿阿胶的价格也表现的水涨船高。
对于东阿阿胶价格的不断提升,当时内部与外部人士都有不同声音。在机构投资者看来,一个在市场上拥有绝对控制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是有能力使用定价权的,正如茅台酒的价格不断提升一样,可以理解;在内部员工看来,他们大多数也把东阿阿胶价格的提升简单地看为一场提价行为。
但是秦玉峰不这么看,他的看法是,东阿阿胶价格的不断提升是阿胶价值回归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或者说,阿胶要重新回到它真实的价值地位,这个价值地位应当有与它相匹配的价格体系,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提价行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行为,而是一个完整战略的终端体现。
那么,秦玉峰所说的价值回归究竟有哪些内涵和外延?
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对中国传统滋补养生之道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药三大宝,人参、鹿茸与阿胶。”也就是说,传统上人参、鹿茸与阿胶并列为滋补领域内的顶尖产品。
秦玉峰发问道,我们获得与人参、鹿茸相对应的价格体系了吗?
答案是没有。
其次,正如民间智慧所告戒的,人参、鹿茸固然是好东西,但性子刚烈,不可长吃。而阿胶却是《神农本草经》里的上品,补而不偏,历代医术都建议“久服”。比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阿胶条目里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久服轻身益气”。
多少年了,关于阿胶的功效,几乎被各方面不由分说,一致认定是补血,而且是女子服用。李时珍“久服轻身益气”的评价,让阿胶的天地为之一宽,而历史上关于阿胶的记载也就变地很好理解。
比如说,为什么自唐代至晚清,历代王朝都要将阿胶作为贡品?为什么象朱熹这些历史名人以阿胶为尽孝之物,希望自己的高堂服用阿胶延年益寿?
因此,价值回归的答案一是,阿胶在历史上从来不是简单的补血之物,也不是只有女性服用,而是历代精英群体的上等滋补品。
价值回归的答案二是,阿胶在历史上被很多女性当作美容滋补之品,比如杨贵妃,《全唐诗·宫词补遗·肖行澡》中写道:“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价值回归的答案三,就是阿胶的补血功能。这一点众所周知,最初来源于李时珍的评价,就是阿胶为“补血之圣药”。注意,李时珍的评价是圣药,是所有补血产品中最高之品。
在获得了这些答案后,秦玉峰反问大家,我们继承了阿胶的什么价值?惭愧,在此之前只有补血功能。那么我们的价值回归究竟回归到哪里去?答案已经不言自明,回归到以滋补为主体,以补血与美容为两翼上来。
自然,秦玉峰阿胶传承人的身份认定,至此顺理成章,无可质疑。
怎么完成回归:阿胶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工程
在清楚知道价值应该回归到哪里去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回归了。
在秦玉峰看来,价值回归的原材料基础是一切回归的根本保障。问题是驴皮资源在过去日渐萎缩,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来,东阿阿胶与新疆、辽宁、内蒙古、甘肃、河南、山东、云南等地的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立商品驴产业基地,试图打通商品驴产业化通道,从而化解上游资源瓶颈,确保未来发展需要。到今天的收获之一,就是东阿阿胶已经控制了国内90%的驴皮资源,获得绝对控制权。
价值回归的第二步,就是重新恢复阿胶的历史地位,主定位为滋补,而阿胶要建立完整的产品系列,推出极品阿胶。
2007年11月9日,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发行股权认定相关事宜,募集资金7.2亿元,投向阿胶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项目共7个。
上游包括原材料商品驴养殖基地建设,公司以肉谋皮,通过“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的模式,提升商品驴的整体经济价值,从而控制驴皮资源;
中游包括研发、生产,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产品梯队,包括阿胶新剂型、阿胶分级开发、阿胶系列产品、阿胶保健品,提升工艺和质量水平,扩大产能,最终完成“补血品牌向滋补品牌”的转变;
山东东阿阿胶(14.53,0.03,0.21%,吧)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地处素有“阿胶之乡”美誉的阿胶发源地——山东省东阿县,前身为山东东阿阿胶厂,1952年建厂,1993年由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1996年成为上市公司,同年7月29日“东阿阿胶”A股股票在深圳挂牌上市,连续7次入围中国上市公司50强。
目前,东阿阿胶公司生产的阿胶类产品主要有中成药、保健品、生物药、药用辅料等6个产业门类的产品百余种。阿胶年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5%和90%以上,并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欧美市场。
秦玉峰凭什么
一个被外界称为少帅的人物,为什么要发动阿胶价值回归工程?他如何才能唤醒民族集体记忆?他想把东阿阿胶领向何方?
在岁末冬初,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峰收获了两份厚礼。一份是山东省阿胶传承人证书,一份是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券商的认同,在他们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认为,秦玉峰有可能使东阿阿胶摇身一变,变成中医药滋补养生领域里的“药中之茅台”。
一个是官方的认同,一个是投资者的认同,我们要追问的是,秦玉峰凭什么获得这两个认同?
关于传承人认定,表面上看起来,答案一目了然:东阿阿胶是国内最大的阿胶企业,是该领域内的单项冠军,舍我其谁?
但是这个看起来简明的答案事实上只具有部分说服力,却没有完全说服力。因为当我们说传承人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说的是,你继承了什么?你发扬光大了什么?
如果对阿胶的真实历史价值没有真正掌握并发扬光大,那么我们要说,他只不过是个“传人”,却不能说是“承人”。“传人”靠祖上积德,“承人”要靠自己发扬光大,两者相加,才能称之为传承人。
我们回归到哪里去:梳理阿胶历史价值工程
在华润入主东阿阿胶后,在东阿阿胶完成管理层变更后,秦玉峰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使东阿阿胶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和能力。
不错,过去的十年里,东阿阿胶固然保持了良好的市场地位,但是以补血为主诉求点的战略地位与产品定位,以及消费群体的相对老化,却是个严峻问题。
更加不幸的是,阿胶的主要原料——驴皮供应日趋收紧,价格不断提升。为了应对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东阿阿胶的价格也表现的水涨船高。
对于东阿阿胶价格的不断提升,当时内部与外部人士都有不同声音。在机构投资者看来,一个在市场上拥有绝对控制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是有能力使用定价权的,正如茅台酒的价格不断提升一样,可以理解;在内部员工看来,他们大多数也把东阿阿胶价格的提升简单地看为一场提价行为。
但是秦玉峰不这么看,他的看法是,东阿阿胶价格的不断提升是阿胶价值回归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或者说,阿胶要重新回到它真实的价值地位,这个价值地位应当有与它相匹配的价格体系,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提价行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行为,而是一个完整战略的终端体现。
那么,秦玉峰所说的价值回归究竟有哪些内涵和外延?
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对中国传统滋补养生之道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药三大宝,人参、鹿茸与阿胶。”也就是说,传统上人参、鹿茸与阿胶并列为滋补领域内的顶尖产品。
秦玉峰发问道,我们获得与人参、鹿茸相对应的价格体系了吗?
答案是没有。
其次,正如民间智慧所告戒的,人参、鹿茸固然是好东西,但性子刚烈,不可长吃。而阿胶却是《神农本草经》里的上品,补而不偏,历代医术都建议“久服”。比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阿胶条目里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久服轻身益气”。
多少年了,关于阿胶的功效,几乎被各方面不由分说,一致认定是补血,而且是女子服用。李时珍“久服轻身益气”的评价,让阿胶的天地为之一宽,而历史上关于阿胶的记载也就变地很好理解。
比如说,为什么自唐代至晚清,历代王朝都要将阿胶作为贡品?为什么象朱熹这些历史名人以阿胶为尽孝之物,希望自己的高堂服用阿胶延年益寿?
因此,价值回归的答案一是,阿胶在历史上从来不是简单的补血之物,也不是只有女性服用,而是历代精英群体的上等滋补品。
价值回归的答案二是,阿胶在历史上被很多女性当作美容滋补之品,比如杨贵妃,《全唐诗·宫词补遗·肖行澡》中写道:“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价值回归的答案三,就是阿胶的补血功能。这一点众所周知,最初来源于李时珍的评价,就是阿胶为“补血之圣药”。注意,李时珍的评价是圣药,是所有补血产品中最高之品。
在获得了这些答案后,秦玉峰反问大家,我们继承了阿胶的什么价值?惭愧,在此之前只有补血功能。那么我们的价值回归究竟回归到哪里去?答案已经不言自明,回归到以滋补为主体,以补血与美容为两翼上来。
自然,秦玉峰阿胶传承人的身份认定,至此顺理成章,无可质疑。
怎么完成回归:阿胶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工程
在清楚知道价值应该回归到哪里去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回归了。
在秦玉峰看来,价值回归的原材料基础是一切回归的根本保障。问题是驴皮资源在过去日渐萎缩,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来,东阿阿胶与新疆、辽宁、内蒙古、甘肃、河南、山东、云南等地的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立商品驴产业基地,试图打通商品驴产业化通道,从而化解上游资源瓶颈,确保未来发展需要。到今天的收获之一,就是东阿阿胶已经控制了国内90%的驴皮资源,获得绝对控制权。
价值回归的第二步,就是重新恢复阿胶的历史地位,主定位为滋补,而阿胶要建立完整的产品系列,推出极品阿胶。
2007年11月9日,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发行股权认定相关事宜,募集资金7.2亿元,投向阿胶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项目共7个。
上游包括原材料商品驴养殖基地建设,公司以肉谋皮,通过“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的模式,提升商品驴的整体经济价值,从而控制驴皮资源;
中游包括研发、生产,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产品梯队,包括阿胶新剂型、阿胶分级开发、阿胶系列产品、阿胶保健品,提升工艺和质量水平,扩大产能,最终完成“补血品牌向滋补品牌”的转变;
下游包括分销网络和终端网络建设,主要是建立店中店和专柜,通过自建终端网络提升品牌形象和推动阿胶系列滋补产品群销售。
在申银万国的投资报告里,上述种种显然引起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他们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东阿阿胶(000423)价值回归工程进程,作为“药中之茅台”,给出买入评级。
价值回归的第三步,就是价值传播。对秦玉峰和东阿阿胶来说,关于阿胶的真实价值与历史地位,不是教育消费者的问题,而是唤醒消费者的历史记忆的问题。唤醒民族集体记忆,重新复兴中国养生文化,是他梦寐以求的真正目标。自然,东阿阿胶也因此会成为赢家。
独特的东阿地下水
《本草纲目》说:“东阿有井大如轮……取其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痰止吐。其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郦道远的《水经注》说:东阿地下水经地下岩石和砂砾层滤过,不但起到清洁作用,同时也带入钙、钾、镁等矿物质,故色绿质重,比一般水约重三四成。用此水熬制阿胶,能帮助药效发散,迅速起到疗效;且有利于分离杂质,虽经炎夏酷暑,也不变形变质。近年来地质勘探技术人员研究证实,东阿地下水是泰山、太行山两山山脉的地下潜流,比重1.0038,水中带入大量金属阳离子和多种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是一种含锶量极高的重碳酸钙镁型矿泉水。此水不仅做为熬胶过程中最为理想的电解质,将分子量大、不易溶解吸收的角质蛋白和油质分离剔除干净,熬制的阿胶保持“黑如翳漆,黄透如琥珀”,“真胶不做皮臭,夏季不湿软”的古代阿胶优良传统性状,分子量小易于人体吸收,而且水中部分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存于胶中,使阿胶的营养物质更加丰富,更加符合酸碱平衡的原则。上世纪80年代曾有韩国客商想把东阿地下水运回生产保健品,因运费成本太高,而望水兴叹。
精湛的现代化生产工艺
《本草纲目》称东阿县“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因此,历代祖传熬胶工都集聚到这里,阿胶生产技术,不断完善,尤其是解放后实行工业化生产阿胶之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对老熬胶的操作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研究,形成了全国第一部《阿胶生产工艺规程》和第一部《阿胶生产岗位操作法》,使阿胶生产工艺更加科学规范。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东阿阿胶股份公司还发明了蒸球加压化皮、恒温恒湿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常年生产、微波干燥晾胶,微机控制化皮等几十项专有技术,他们还把古代医药学家对阿胶的定性论断变成一项项量化可控的质量标准,制定了《中国药典》上没有的十几项阿胶质量内控标准,实现了传统工艺精华与生产现代化、质量现代化的有机结合。东阿阿胶炼胶技艺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阿阿胶生产工艺已成医药行业国家重点保密工艺。“东阿”牌阿胶唯一荣获传统药“长城”国际金奖,3次获国家质量金奖,“东阿”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4次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正宗地道的原料之源
中药材讲究地道。《本草纲目》记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由此可知东阿县是阿胶发祥地。东阿牌阿胶为中国驰名商标,并通过了国家原产地注册认证。
“东阿”牌阿胶选料极严,驴皮进厂要过“四关”(卸车、检斤、入库、投料),有“五不要”(有病的驴皮不要,3公斤以下驴驹子皮不要,没有鉴别特征的驴皮不要,掺杂使假的驴皮不要,化学污染的驴皮不要)。《健康报》曾报道:河南中医研究所研究员都恒青对6个省16个地市、县阿胶的药材、品质、质量、产销调查研究,从40个地市县选购阿胶样品84件,伪劣阿胶8件及其它商品阿胶共计104件,收集不同皮种7件,运用本草学研究方法及实地考察论证后认为,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东阿“牌阿胶,与本草记载相符且质地佳。
为从源头上解决原材料不足的问题,东阿阿胶,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拉长产业链,实施了“驴皮战略”,从2004年开始,东阿阿胶在辽宁阜新、新疆岳普湖等地建立了10个养驴基地,此外东阿阿胶还积极规划开拓南美、非洲、中亚等原料供应市场,以保证企业国内外市场长远发展的原料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其次,为保证高品质的产品质量,东阿阿胶还牵手华东理工大学,最新研制出了DNA分子标记鉴定驴皮技术的阿胶“亲子鉴定法”。
而在全国建立养驴基地的同时,东阿阿胶还组建了驴产业研究院、举办两次驴产业高峰论坛、制定中国首个驴肉分级分割标准,在此之后,由中国最大阿胶生产企业东阿阿胶设计组建的中国第一个商品驴网上信息平台——中国驴产业网(www.lvchanye.com)也正式开通,成为东阿阿胶推动驴产业发展,拓展阿胶产业链的又一新举措。
东阿阿胶扛起驴产业大旗
阿胶是我国的国药瑰宝,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使她焕发了新的生机,销售量逐年攀升。作为它的主要原料驴皮,却随着驴数量的逐年下降而变的日益紧缺。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农业生产条件和公路状况的改善,驴作为役用在许多地区退出了农业动力和运输工具的主力地位,退居辅助地位,一些地区甚至消失了驴;再者,各级部门对养驴业发展重视不够,养驴业科技发展滞后。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驴皮的消费主体,为了解决原料的资源问题,已经从单一的驴皮收购者转向了养驴基地的开发者和商品驴产业的发动者。
2006年5月份,秦玉峰提出,到2010年再造一个现有规模的东阿阿胶。为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化解驴皮日益短缺的矛盾,东阿阿胶制定了驴产业的发展规划。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第一次提出了“驴产业经济”的概念,在发展驴产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媒体呼吁,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公司已建成9个养殖基地;制定了驴皮的DNA检测标准;制定了驴肉分级分割标准;2006年7月20日和12月16日分别成功组织召开了中国第一届和第二届驴产业经济高峰论坛;2006年12月16日成功组建中国第一家驴产业研究院——山东天龙驴产业研究院。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已将驴屠宰加工及驴肉经销网络建设纳入2007年年度计划,全面开展驴肉经营,完善驴产业链条,解决养殖户的驴销售问题,并已建设辽宁阜新屠宰基地和新疆岳普湖天龙食品有限公司。
阿胶小常识
阿胶成贡胶的由来
作为“本经上品”的阿胶,自北魏或更早即已成为进贡朝廷的珍品,及至唐代贡胶尤盛,唐代《元和郡县志》中更有“东阿贡阿胶”的记载。古阿井位于阳谷县城东20公里处,古运河西岸,东阿故城遗址中央,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阿井深数丈,以青砖砌成,井口覆以石板,井水色绿而重,清冽甘美,杂质很少,用以烧水,几年内水壶中也不见有水垢。水中富含钙、镁、钾、钠、锶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水质极佳,是天然的保健矿泉水,用此井水熬胶,易除杂质,且能增加效果,因此当地所产阿胶为历史上公认的正宗阿胶,素有“贡胶”之美誉。历代官府对阿井实行井禁,“其井官封,熬胶进贡则启封而取水”,监制贡胶,一部分加盖东阿县印上贡朝廷,一部分由官府馈赠或高价售于达官显贵。
1980年山东省水文地质勘测局联合山东大学对全国二十余处的熬胶用水进行了勘测,经勘测得知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熬胶用水与阿井水属于同一水系,都是由泰山与太行山脉的地下溶水汇集而成的,阿井属于潜水区,东阿阿胶用水属于深水区,两种水的比重分别为1.0036和1.0038,比全国其它地方的熬胶用水每立方米重3.8公斤,主要原因是经过层层沙砾以及岩石的过滤作用产生了大量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