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管理”造就优质企业

  未来两三年,将是我国医药行业的深度调整期。对于整体实力并不强大的陕西医药企业来说,面临挑战又存在机遇。

  记者在一批优质企业进行调研后认为,企业只有从内部提升管理品质,外部紧跟行业趋势和政策机遇,加大市场开发投入,注重打造品牌,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产业步入调整期市场面临发展契机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医药产业既经历了辉煌,也出现了低谷。上世纪90年代,陕西医药工业产值曾经排在全国前列,利税更是排在全国第三四名。后来,由于缺乏产业规划,制药厂遍地开花,经营秩序混乱。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东部地区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相比而言,陕西医药产业不论是在全国同行业的排名,还是在本省经济中所处的地位都有所下降。去年以来,陕西医药工业在能源、原材料大幅涨价,药品连续大幅降价,监管政策强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维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工业生产总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比2006有所提高,经济效益基本摆脱了连续3年持续下滑的局面,出现了小幅回升。

  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将是主要原则,加强宏观调控与监管仍是管理部门整顿规范医药市场秩序的主旋律。随着政府保障体系的完善,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国家财政投入的增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以及公立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的到位,医药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市场需求将出现结构性的扩大。

  工业初步回暖企业整体实力不强

  去年以来,陕西医药工业总体发展趋于回暖,但增长幅度仍低于全省工业总体水平。部分医药企业盈利水平不高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部分化学药品已没有利润空间。据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今年1至6月,陕西省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64.55亿元,同比增长16.48%;实现利润4.03亿元,同比微降0.24%。

  陕西医药制造业整体实力不强,2007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1.1亿元。从往年数据看,产值、利润等各项经济指标大约排在全国15位左右。一方面,一批优势企业正成为全省医药产业的“领头羊”,有3家企业进入2007年中国制药工业(销售)百强榜;但另一方面,大部分医药企业生存比较艰难,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不高。据统计,陕西有医药企业235家,其中规模以上医药企业150家,1/3左右处于亏损状态。

  陕西药学会副秘书长苏联菊分析认为,陕西大部分制药企业规模偏小,经营面临两大困境:一是缺乏有特色的创新品种。品种是立厂之本。原来靠改变剂型、改个包装,就可以重新定价,现在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又没有大量的投入搞研发创新,缺乏创新渠道。这些企业没有骨干、拳头产品,同质产品恶性竞争,难以发展。

  二是资金比较匮乏。据估算,搞GMP认证,陕西整个医药行业大约花了三四十亿元。这些钱都是向银行贷款,近两年是结息还贷的高峰年度,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且GMP改造又加大了生产成本,市场竞争激烈,招标使销售渠道狭窄不畅,政府实施多次药品降价,使小企业雪上加霜。

  此外,企业还面临着严重的资金拖欠问题。

  医院普遍回款周期很长,发达地区回款期长达四五个月,欠发达地区甚至更长,以致于销得越多拖欠越多。“本身价格就低,回款差,两头受阻,给企业造成很大压力。”苏联菊说:“有关部门和企业自身也积极寻求走联合之路,但是只有那些具备品种优势,或是人力资源、渠道资源做得很好的企业,投资方才会‘看上’。曾经有很多有实力的投资商到陕西来洽谈,但是合作成功的企业不是很多,因为没有吸引人家的东西,企业感到非常困惑、苦恼。”

  企业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陕西省经委的分析认为,随着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大,政策调整的频率加快,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严酷,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的步伐,效益肯定会受到较大影响。

  第一,2007年以来国家一方面加大了药品监管力度,另一方面新药注册的审批周期延长、难度增加,同时还取消了一大批原有的药品批号。不少医药生产企业一时拿不到新产品批号,老产品有的批号被取消,有的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整体上产品更新换代困难重重,对生产销售影响较大。

  第二,受涨价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2007年除能源、交通、原材料大幅涨价外,受农副产品涨价影响,药品辅料、中药材涨价幅度都比较大,尤其是当归天麻柴胡等主要中药材品种价格成倍上涨,医药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了30%—50%,盈利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第三,药企高管认为,医药产业的创新环境不好,国家对医药产业的创新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不断的政策性降价,使得药品的品牌、质量、创新含量在价格上没有体现。研发一种新药要十几年的投入,最终“创新不赚钱”的现实,严重打击了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

  “品种+管理”造就优质企业

  经过近两年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波折,最近陕西医药工业显露出回暖迹象。

  少数“日子过得不错的”的优质企业,或独揽特色产品,或凭借卓越管理,或有资本撑腰,再不就是占有地区资源,往往是几种优势兼而有之,在无情的市场博奕中站稳了脚跟,获得快速发展。

  案例一:特色产品打天下

  调研中发现,有不少优势企业的主要利润是来自于自己的独家产品,并利用产品优势带来的效益投入科研创新,继续保持发扬这一优势,再研发新的产品,扩大利润增长点。

  西安万隆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即确定了以开发、生产、销售高附加值的治疗性大输液产品为主导方向的战略定位,因此,产品毛利率高达59%左右,销售额也保持着40%以上的年增长率。创业之初,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国家一类抗菌新药“奎泰”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和“奎尔泰”加替沙星片。万隆制药常务副总经理周林告诉记者:“与同期建设的企业相比,万隆能够取得快速发展是得益于创新产品的开发。”2002年至今,公司累计投资近1亿元用于产品开发,占平均年销售收入的30%以上。与卫生部、中科院、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十几家著名的药品研发基地合作,先后研制和生产国家级新药近30个,大容量注射剂品种储备及生产能力居陕西省首位。未来3年,公司将继续在控释技术应用、打造脂质体研究平台上加大科技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