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的鉴别方法

  败酱草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的功能。用于阑尾炎、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疔疮等病症。

  来源 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或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Juss.的干燥全草。属多年生草本。

  1.黄花败酱:茎直立,上部光滑,下部被灰色侧生粗毛。根生叶卵形或长椭圆形,羽状分裂,边缘具锯齿,散生疏毛,茎叶较小,对生,下部叶较大,向上逐渐变小、羽状深裂,裂片广被针形,顶端裂片较大,先端有缺刻,两面疏被粗毛。夏末,茎梢开黄色小花,排列成疏散的伞形花序。果实长椭圆形,具三棱

  2.白花败酱:茎直立,高50~lOOcm,被白色粗毛,梢有分枝。基生叶卵形或矩形,边缘有粗齿;茎生叶,对生,羽状深裂,裂片被针形或线形,先端锐尖,基部狭窄,下延成翼,边缘具粗锯齿,两面均有粗毛,上部近于无柄。秋季,叶腋开白色小花,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状。果实矩圆形,有翅状疱片。

  多生长于山坡、草地或林缘沟谷灌丛半湿草地,耐严寒,以沙质土壤生长较好。

  产地与分布 主产于长江流域各省。

  鉴别要点 黄花败酱与白花败酱两者区别点有三:黄花败酱一是地下根茎节间2cm以下,节生细根;二是叶羽状深裂或全裂,边缘具粗锯齿;三是聚伞花序集成顶生的伞房花序,花黄色。而白花败酱地下茎节间长3~6cm,节生粗毛;茎生叶不分裂;聚伞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花白色。两者均有败酱气,同等入药。

  名典鉴别 ①梁·《名医别录》曰:“败酱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暴干。”②陶弘景曰:“出近道,叶似豨莶,根形如柴胡。”③唐·苏恭曰:“此药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茛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稀莶也。”④宋·苏颂曰:“江东亦有之,状如苏恭所说。”⑤明·《本草蒙筌》载:“败酱俗呼苦遮菜,多生山谷中。夏初收采。因似败豆酱气,故以败酱为名。”⑥李时珍曰:“处处原野有之,俗名苦菜,野人食之,江东人海采收储焉。春初生苗,深冬始凋。初时叶布地生,似菘菜叶而狭长,有锯齿,绿色,面深背浅。夏秋茎高二三尺而柔弱,数寸一节。节间生叶,四散如伞。颠顶开白花成簇,如芹花蛇床子花状。结小实成簇。其根白紫,颇似柴胡”。又曰:“败酱乃手足阳明厥阴药也。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⑦清·《本草从新》:“败酱,解毒排脓,治痈肿,破凝血,疗产后诸病。一名苦菜,用根苗。”

  快速鉴别 1.黄花败酱:地下根茎圆柱形,表面暗棕色至暗紫色,有节、间长2cm以下,节上生细根。茎圆柱形,具纵棱及节,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时被以粗毛。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长卵形,羽状深裂或全裂,边缘有粗锯齿。枝端具聚伞花序集成的伞房花序,花黄色。瘦果长方椭圆形。具败酱气味,味微苦。

  2.白花败酱:近似上种。惟根茎节间长3~6cm,节上生有较粗的根;茎上部不分枝,表面具纵棱及倒生的长毛。茎生叶不分裂,花白色,瘦果倒卵形,亦有败酱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