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栽培技术

  皂荚(gledistsiasinensis)树干高大,树姿雄伟,寿命长达600-700年,是生态环境林、经济林、城市景观林及乡村“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其木材坚硬,油漆性能良好,耐腐耐磨,是制造家具、车辆、工艺材等的好材料。

  我国皂荚虽然分布面积广,但资源量少,群体残次濒危,急需收集、保护,并对优异种质进行人工造林。

   1、皂荚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皂荚分布广,北起河北、山西、陕西,南达福建、广东、广西,西至陕西、山西、甘肃、四川、贵州、宁夏等省(区)。分布与栽培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0%,多栽培在乎原丘陵地区。太行山、桐柏山、大别山、秦岭及伏牛山都有野生。垂直分布多在1000m以下,四川中部可达1600m。

  皂荚为深根性树种,喜光不耐庇荫,耐旱节水、耐高温,喜生于土层肥沃深厚的地方,但在年降水量300mm左右的石质山地也能正常生长结实。在石灰岩山地及石灰质土壤上能正常生长,在轻盐碱地上,也能长成大树。皂荚树寿命和结实期都很长,大致可划发为幼年期、初果期、盛果期、衰果期和枯老期5个阶段。

   2、皂荚的造林技术 

  2.1采种

  选择树干通直,生长较快,发育良好,种子饱满的30-100年生盛果期的壮龄母树,于10月中下旬采种。采收的果实要摊开曝晒,干后将荚果砸或碾碎,去果皮,风选,即得净种,种子阴干后装袋干藏。

  2.2种子处理

  皂荚种皮较厚,发芽慢且不整齐,播种前,须进行催芽处理。paramjeel认为皂荚种子采用浓硫酸溶液处理15h发芽率会提高。美国密西西比等地对皂荚种子进行20种方法处理,认为用热水浸泡或热/冷水交替浸泡能处理较多数量种子,但种子发芽率低;对种子采用侧面或端面刻痕和加热针在种衣上划一个孔(烧伤)能获得最好效果。也有报道认为,用波长632.8mm功率25mw激光处理皂荚种子和穗条,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种子发芽率与穗条生根率。另外,采用1:4-5碱水48h浸泡,再用清水泡24h,发芽率可达80%-92%。也可在秋末冬初,将净选的种子放人水中,待其充分吸水后,捞出混合湿沙贮藏催芽,次春种子裂嘴后,进行播种。

  2.3育苗

  育苗地应选择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方,进行细致整地,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3000~5000kg,筑成平床或高床。采用条播,条距20~25cm,每米长播种沟播种10-15粒,播后覆土3-4cm厚,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0cm左右时,间苗、定苗,株距10-15cm,当年苗高可达50~100cm。若培育2年生大苗,于秋末苗木落叶后,按0.5m×0.5m的行株距进行换床移植。

  2.4人工造林

  皂荚人工造林采用直播造林、植苗造林、根蘖分株造林等方式进行。对每公顷达不到9000株(丛)的林地要进行补植补造或新造。

  2.4.1直播造林可在春季土壤墒情较好或雨季降过透雨后直播造林,可采用穴播或撒播两种方式:穴播每公顷9000-12000穴,穴的规格为25cm×25cm,每穴点播8-10粒种子,覆土厚2-3cm,播种量225-337.5kg/h平方米,一般10d左右即可出土;岩石裸露和人工不易进行穴播的地段可采用撒播,播种量450-675kg/h平方米。

  2.4.2植苗造林春秋两季均可造林,以秋冬季造林为好。造林前一般要进行小穴整地,穴规格为30cm×30cm×20cm,株行距1.0m×1.0-1.5m。栽植时要深栽踩实不露根。雨季雨量较多时,也可利用当年苗进行雨季造林,要求苗高20cm以上。半木质化小苗上山造林,效果也很好。植苗造林主要用于缺株补植。

  2.4.3根蘖分株造林根蘖分株造林在早春发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土壤水分充足的地方可边分株边造林。栽植时剪去地上部分,只栽根部,栽植穴的大小要与根系的大小相适宜,培土要踩实,以保墒保成活。

  2.4.4火烧迹地更新造林对因冬春季野外用火管理不严造成皂荚天然林被烧损的火烧迹地,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