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贝母栽培技术

  选择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的环境种植,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于夏季深翻,每亩施腐熟的厩肥或堆肥5000千克,饼肥30-40千克作基肥,耙细耙匀,作成宽1米的畦待播,育苗地需精耕细作,作成1.2米宽的畦。

  伊贝母百合科植物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的干燥鳞茎,别名黄花贝母。性激寒,味苦、甘,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用于肺热咳嗽胸闷痰黏、痛肿等症,主产新疆,河北、北京、内蒙古有引种。

  一、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地下鳞茎直径1-3厘米,圆形或卵圆形,由2-3个鳞片抱合而成,外膜较厚。茎直立、粗壮,下部叶互生、狭卵形、基部半抱茎,上部叶对生、无柄,长椭圆形,顶端渐尖。花单生茎顶或多数生于顶端叶腋,钟状,下垂,淡黄色,上有暗红斑点,雄蕊6,柱头3裂。蒴果长圆形,种子扁平具翅,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二、生长习性

  伊贝母原产新疆北部伊犁河中上游,分布于海拔1000-1800米的山地草原、灌木林及林间空地,冬季寒冷,年均气温2℃左右,喜湿润凉爽气候,适宜生长气温在5-15℃,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宜。种子具后熟和休眠特性,需低温沙藏2个月后才可萌发,萌发适温5℃,野生3月下旬出苗,4月份开花,6月中下旬高温即倒苗,生长期60—90天,生产周期2—3年。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的环境种植,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于夏季深翻,每亩施腐熟的厩肥或堆肥5000千克,饼肥30-40千克作基肥,耙细耙匀,作成宽1米的畦待播,育苗地需精耕细作,作成1.2米宽的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鳞茎繁殖,可春播、秋播,以秋播为好,8-9月份进行。

  种子繁殖:因种子具有后熟特性,因此要随采随播,但为节约土地可在播前3-4个月,将种子拌湿沙进行催芽,温度在5-10℃。播前按行距30-40厘米开浅沟播种,播幅8-10厘米,盖土l-2厘米,每亩用种子15千克,育苗1年后即可移栽,按株行距5厘米X12厘米开沟,沟深5厘米,栽后覆土稍镇压。

  鳞茎繁殖: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将鳞茎按大小分级栽植,大鳞茎按行株距25厘米X5-10厘米,小鳞茎可适当缩小珠行距以有效利用土地,每亩用种量100千克左右。有的地区也有用带心芽的鳞片繁殖,可以借鉴。

  3、田间管理

  合理间套作:合理间套作不仅可节约土地,而且可遮荫。可用早熟豌豆、春油菜等间作,沟行间可种植玉米遮荫。

  追肥:栽前施足基肥,冬前施越冬肥,可用腐熟厩肥。出苗后可施几次稀薄粪水,每亩l000千克左右或复合肥20千克。

  排灌:雨季要特别注意排灌,以免高温高湿引走越夏鳞茎腐烂,天旱则应及时浇水,最好采用喷淋及沟灌法,以免土壤板结。

  摘花:商品田孕蕾期应及时摘花。

  4、病虫害防治

  贝母腐烂病:7—8月多发,为害地下部分。防治方法: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经常松土除草,防止鳞茎受伤,发病期用25%多菌灵200倍液浇根。

  虫害: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为害幼苗及嫩茎,使之散瓣破碎。防治方法:冬前清除杂草,底肥要腐熟,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喷雾防治。

  四、采收加工

  无性繁殖2-3年可收获,种子繁殖3-4年收获,6月中旬倒苗前起挖,去净泥土后晒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