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优产种植技术
首乌,又名何首乌、赤首乌,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何首乌的根块。药用部分为其根块及藤茎(名为夜交藤)。根块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等作用。
生用通大便、解疮毒。茎藤有养心安神、止汗、祛风湿及外用有止痒作用。现将何首乌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适应气候与土质
1、土地选择:首乌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土地湿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半泥半沙土最适宜种植。而土粘、砂粗、坚硬的瘦岗地不宜种植。
2、整地:在选好的土地上,深耕50cm,晒地,施草木灰、土杂肥作基肥。然后起畦,畦高27cm,宽67~83cm,一般种双行,行株距27×27cm,或利用五边地种植,株距27cm。
3、首乌特性:初种下时怕炎热,怕暴晒,要有荫蔽。前期生长较慢,后期生长快。最好与瓜、菜、豆间套种,可利用瓜、菜、豆的行篱遮荫,待瓜、菜、豆收获后,还可再种一些短期生的蔬菜或药材,接着首乌已到生长旺期而上竹篱。
栽培方法
1、种植季节:最适宜在每年新历3~5月上旬种植,这个时间气候不冷不热,雨水充沛,植后成活率高。6~7月也可种植,但气候炎热,阳光猛烈,种植后如无适当的荫蔽,成活率极低。
2、选种育苗:分藤茎育苗和藤茎直插及座头法。各地可因地制宜和种植习惯选用,但选种是产量高低的关键环节,要选择青紫色的壮藤作种最好,老、嫩的藤不宜作种。
(1)小藤茎育苗法:选好种藤之后,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方作苗床,在大寒至惊蛰之间都可育苗。育苗之前将种藤截有三个节芽约13~20cm长小段,以3.5~7cm株距斜插在苗床,埋两个节入土,露出一个节在地面上,用稻草盖,两天淋水一次,保持苗床湿润,但不可过湿,过湿藤易腐烂死亡。10~15天藤便可长出新根芽,一个月左右生根便可移植。
(2)藤茎直插法:选好种藤剪段接畦面宽度以45度直接斜插种藤,插后稍压实,植株周围盖一层薄碎稻草,淋水保持经常湿润。一般50cm畦面种一行,84cm畦面种2行,株距37cm,每亩约种3000株。
(3)座头法:即在采挖首乌时,将大根块收获,小根块不挖,连芦头一起埋,剪去老藤,盖草淋水,加强管理,翌年仍可丰收。
另外,采取直插法时由于在选种时,如选的种藤过嫩,往往出现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缺苗,可采用挖侧芽(要带根)的方法补苗、成活率较高。如根块很细也可以不挖,加强培植第二年采挖,产量更高,药材质量也较佳。
种植首乌要严格掌握季节,实践证明,清明前后种植较适宜。不可超过“三伏天”,如超过“三伏天”种植首乌,成活率相当差。
田间管理
1、架篱引藤:在靠水边种植可搭伸向水面的严棚或斜棚,在整块平地上起畦种植可搭人字棚架或篱笆式藤架,待苗长33.7cm就要人工引藤上棚(篱)。在上棚前,要及时剪去多余侧苗,保持新壮苗1~2条上棚。其他刚发出的嫩幼的脚芽用泥盖住。人工引藤上棚(架)时,要注意右旋转引藤上棚,不要左旋转上棚。
2、施肥:前期轻施肥或不施肥,因早期由于间种短期的瓜、菜、豆,在7月份以前,一般不施肥,以抑制藤蔓、防止施肥过多,使苗藤徒长。在中期(7~8月)如苗太弱,可施15%粪肥催苗,但若苗藤青绿旺盛仍不应施肥。在后期(9~10月)首乌开始开花,其根块开始生长,这时应重施磷钾肥。将畦面两边犁开一条沟,每亩约施(猪粪)15担肥,生麸70斤或土杂肥30担左右,施后将肥埋好,整好畦面,以后视生长情况可每隔15~20天施一次粪肥或化肥,使苗藤旺盛,根块快大。
3、间种短期作物收获后,要加强管理,如缺苗穴,要及时补苗,再及时清除杂草,藤蔓上棚(架)后要及时摘除地脚叶和地脚藤(即侧芽)及人工打花,这样就通风透光、以利集中养分,促使首乌薯块快长。
病虫害防治
首乌病虫害较少,主要虫害有金龟子和蚜虫、金龟子可吃掉首乌的幼叶,如发现可用乐果或敌百虫各一两混合清水150斤喷杀,连续2~3次,效果较好。
收获与加工
当年3~6月种植的首乌,次年2~5月便可收获。如延迟后年收,产量可成倍提高。加工方法分两种,挖出根块,洗净泥沙,切成一公分厚薄片,晒至足干,便是生晒首乌片。另外,将收获的鲜首乌,洗净泥沙,堆在地上晒1~2天,然后分开大、中、小切片,放在锅内煮熟,取出晒至足干或用火焙干,便是熟首乌。
首乌藤即中药材夜交藤,在收获首乌时,切除芦头,摘去叶、捆把晒至足干便可出售。首乌芦头,去须根,以清水洗净杂质,断片晒足干,为制首乌酒的好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