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病人止痛用药现状调查

  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30%-50%的癌症病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由于整个社会、甚至医务人员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致使在世界范围内有300万-500万癌症病人长时间遭受疼痛的折磨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为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WHO于1982年在意大利成立了癌痛治疗专家委员会,经讨论一致认为应用现有的和为数有限的镇痛药物就可以解除大多数癌症病人的疼痛,并提出“到2000年达到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1]。我国卫生部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举办全国性的讲习班、研讨会;发放指导性文件和学习资料[1-3];调整麻醉药品的供应政策;组织开发研制一些麻醉药品的新品种,如吗啡控释片。为使佛山地区达到WHO提出的“目标”,有必要对佛山地区癌痛用药现状作一调查,以便为主管部门采取进一步措施提供客观有益的数据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1993-1995年历年消耗麻醉性镇痛药的品种、规格和数量表和关于学习和贯彻“指导原则”情况1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由卫生局药政科分别发给佛山地区(包括佛山、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五市)各医院的药剂科和有关医务人员填写。发表时间为1996年2月,收表时间为1996年4月。

  2 结果

  2.1 收回76所医院药剂科的统计资料,但能按要求将肿瘤科用药分开列出的只有37所医院。统计了该37所医院肿瘤科1993-1995年历年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品种和总量,发现注射剂哌替啶是应用的最主要的镇痛药,其次有吗啡注射剂、可待因片剂、二氢埃托啡片剂,1995年还用上了吗啡控释片和丁丙诺啡。从3a的用药总量来看,似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不太显著。

  2.2 向佛山地区28所医院有关科室发放调查问卷210份,收回答卷208份,其中有效卷为206份。

  3 讨论 由于卫生部在贯彻WHO提出的“目标”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本市药政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工作,因而大部分医务人员(64.1%)认真学习过或一般看过“指导原则”;94.7%的人能按三阶梯给癌痛病人用药;79.1%的人认为给癌痛病人彻底镇痛很有必要,因为他们亲自看到有些癌痛病人痛不欲生,有的病人因从正规途径得不到足够的药而私自购买海洛因止痛。认为没有必要的主要是顾虑病人成瘾,或病人承受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担心药品不能保证供应。佛山地区多数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有了初步转变,但还很不够。从麻醉药品3a的消耗量来看,似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幅度不大。1995年已有医院用上了新品种-吗啡控释片。存在问题及建议:

  (1) 医务、药剂、行政人员学习“指导原则”还不够普遍和深入,各方面人员还未取得共识,如领了卡的病人去药房拿药,药房不配合,仍按老规矩办事。建议进一步举办有各医疗单位行政人员、医护人员、药剂人员参加的讲习班、研讨会;

  (2) 思想观念还未彻底转变,“成瘾恐惧症”仍束缚着广大医务人员的手脚。按新近对依赖性的解释[4],只有精神依赖且有强迫性滥用伴有危及社会的行为者才叫成瘾者。成瘾者用药是为追求欣快感的体验,而癌痛患者用药的目的是解除疼痛。有调查资料表明,长期癌痛治疗的患者中,疑有成瘾的比例不到0.2%[5]。我们的调查资料中有32%的有关医务人员见到过1-6例因长期使用哌替啶而成瘾的患者,但他们所指的多数是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或身体依赖性,这是连续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必然出现的正常的药理学反应,只要不突然停药,就不会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应彻底从“害怕成瘾”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按临床疼痛治疗的需要,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而且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力度,转变社会公众的观念;

  (3) 调查表明,对重度疼痛仍以注射哌替啶为主,这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用药趋势恰好相反[5]。哌替啶的主要缺点是作用时间短(2.5-3.5 h);注射部位局部刺激性强;其代谢产物体内半衰期长,重复用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激惹毒性,可致精神异常、震颤惊厥[6];再加之哌替啶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明显,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因而WHO专家大力提倡使用长效口服制剂[4],近年生产的吗啡控释片是较理想的品种,希组织好这些药品的供应;

  (4) 建议将《麻醉药品专用卡》的发卡权由卫生局下放到医院的医务处以方便癌痛病人领取;建议将以前一年报一次麻醉药品计划改为一个季度报一次,而且不排除临时的急需;还建议在确保防止麻醉药品流入社会成为毒品的前提下,简化癌痛病人领药的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