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眼睑肿瘤
好发部位为眉部眼睑,尤其内眦部,系皮脂腺或毛囊腺的潴留囊肿。其表面光滑,是一个呈球形的皮下良性肿瘤,和皮肤粘连,肿瘤的顶部有皮脂腺开口,此处常有蜡样栓。囊肿的内容物有上皮细胞、角质素(角蛋白)、脂肪颗粒、胆固醇结晶等,囊肿本身被厚的上皮层包绕与周围组织相隔。可长期无任何症状,有时可发育很大,如受外伤可引起炎症性变化。个别的可能钙化或恶性变。
治疗:手术摘除。
二、皮样囊肿(dermoid cyst)
为先天性皮样新生物,由于胚胎期发育异常,外胚叶部分断裂被埋于皮下或结膜组织下而成。易发生于眼睑之内或外侧部,发生部位与眶骨缝有关,常起源于这类骨缝。也可以发生于眉弓、眶及结膜。形状为园形或卵园形,大小不一,一般不超过核桃大,质软,囊之张力大时,硬度增加如肿瘤样。囊肿之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膜,表面光滑,境界清楚,略有弹性,一般不与皮肤粘连,但与骨膜常常粘连,因系先天性者故易早期发现。有时合并有眼睑缺损、畸形等先天异常。
组织学上,典型者囊肿外包一层结缔组织囊膜,表皮组织面向囊腔,二者之间含有发育不全的皮肤附属器如毛囊、法腺、皮脂腺、血管等,有时混有软骨、肌肉、神经。囊腔内有皮脂腺样物质、角化物质、胆固醇、毛发、坏死细胞等,可有钙化。临床上和表皮样囊肿不易区别。但在病理组织上二者截然不同,表皮样囊肿的囊壁没有皮肤附件,其囊腔内仅有角化物质及脂肪物质,不含毛发。
治疗:手术摘除,囊肿较深者有时与脑膜粘连,因而手术剪除时,应小心谨慎勿伤及脑膜。
三、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是皮肤癌中较多见的一种,发病率占眼睑恶性肿瘤的50%,多见于老年人,病变由眼睑皮肤表面的基底细胞开始,也可从皮肤的附件如毛囊发生。多在下睑内眦部睑缘移行部,即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早期典型者呈半透明珍珠样小节 结状隆起,中央有小窝,一般呈肉红色,有者含色素近似黑痣。质地较硬,周围可有曲张的血管围绕,颇似乳头状癌及疣。一般生长级慢、不痛、渐向四周扩展,经数周或数月后中央破溃形成浅在性溃疡,溃疡边缘不整齐如蚕蚀状,故又叫蚕蚀性溃疡(ulcus rodens)。溃疡的特点是边缘高起,质硬,且向内卷(潜行期),这是由于溃疡边缘部分的皮肤鳞状上皮向下增生之故。溃疡常附有痂皮,取之易出血,溃疡一般向平面发展,但也可向深部侵蚀,晚期病例可破坏眼睑、鼻背,面部、眼眶及眼球等组织而丧失视力。基底细胞癌一般不引起远处转移,但如处理不当,可以迅速发展增大。临床易被误诊为鳞状细胞癌或恶性黑色素瘤。
治疗:
手术疗法:早期者可手术彻底切除之。放射疗法:基底细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可用于距睑缘较远的和面积小的肿瘤,或是二种疗法结合使用。冷冻疗法:用于肿瘤面积较小者。血卟啉衍生物-激光光动力疗法:效果良好。免疫疗法:细胞因子、TIL、LAk 细胞局部注射治疗,效果良好。肿瘤较大,可先手术切除,同时给于本法局部治疗。
四、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是皮肤表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眼睑恶性肿瘤的8%。多见于50岁上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眼睑皮肤结膜交界处的皮肤棘细胞层。开始呈结节 状,与基底细胞癌很相似,但角质丰富,随肿瘤之发展,可出现疼痛,特别是当肿瘤侵及眶上、下神经时。
鳞状细胞癌临床上可分为二种类型:
溃疡型:溃疡底部坚硬、充血、溃疡较深 ,高低不平,边缘高起,甚至外翻,有时呈火山口状。菜花状或乳头状:肿瘤向表面发展,可以很大,表面呈菜花状或乳头状,表面有破溃感染则有腥臭味。
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较基底细胞癌大,生长快,破坏范围广,可以破坏眼睑、眼球、眼眶、鼻窦及面部等。一般易沿淋巴组织转移到附近组织,如耳前及颌下淋巴结甚至全身。这是它与基底细胞癌的不同点。
治疗:
手术疗法:广泛、彻底切除。放射疗法:不象基底细胞癌那样对放射治疗敏感,一般手术切除后结合放射治疗,如肿瘤面积过大,可先作放射治疗,使肿瘤组织缩小,便于手术切除。化学疗法:常用争光霉素,也可与手术疗法放射疗法并用。血卟啉衍生物-激光光动力疗法,效果良好。免疫疗法:同基底细胞癌。冷冻疗法:用液氮冷冻,其范围应越过肿瘤边缘4~5毫米以上,每次2~5分钟,每2~3日一次。
《西医眼科学》相关章节:
- ……
- 第一节 双眼单视
- 第二节 斜视(strabismus)
- 第三节 弱视(amblyopia)
- 第四节 眼球震颤(nystagmus)
- 第十八章 眼部肿瘤
- 第一节 眼睑肿瘤(当前内容)
- 第二节 眼球内肿瘤
- 第三节 眼眶内肿瘤
- 第十九章 眼与全身病
- 第一节 眼与传染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