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动内静 身动心静

  运动固然好,但中医历来强调运动要适度,特别是老年人,不管运动还是休息,只要过度都不是好事,要动静结合,休作有时。

  大家可以想一下身边的人,爱动的人中有健康的、长寿的,可也有身体不好的,甚至早夭的。爱静也是如此,有健康的人,也有病秧子。

  那么,是爱动好,还是爱静好呢,怎样对身体对健康更有利呢?其实,仔细阅读古代中医经典,就会发现中医历来不是片面强调某个因素的,而是强调动静结合,其精髓应是外动内静,身动心静。

  先说说动

  《吕氏春秋·尽数篇》记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唐代中医养生大家、长寿之星孙思邈就体会到运动能够使“百病除行,补益延年,眼明轻健,不复疲乏”。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过:“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充分强调了运动对保持人体健康、祛病延年所起的积极作用。看来,无论古今中外,观点应该是一致的,就是正确的运动对健康肯定是有利的。

  外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传统的运动方式带有浓厚的中医特色,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钓鱼等等,还有被动的运动,即不是锻炼者自己运动,而是借助他人之力,使自己的肌肉关节等发生运动,眼下比较流行的推拿按摩、足底按摩、韩式松骨、泰式按摩等均属于此类。

  现代人的运动方式更是丰富多彩,爬山、跑步、散步、各种球类、武术、瑜珈、游泳、蹦迪、蹦极等等,各种新鲜的娱乐和运动溶为一体的方式也层出不穷,每人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兴趣、锻炼基础和其他条件来选择。

  运动固然好,但中医历来强调运动量要适度,特别是中老年人,过度的运动或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仅不能保健强身,还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孙思邈就曾经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提出过“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强调了运动要适量,选择运动方式也要适合自己,不可看别人选择什么方式就一味模仿,甚至不服老,强行去选择年轻人的运动方式,其结果当然有可能事与愿违。

  《黄帝内经》也是这样强调的,无论什么运动方式,过度了都不好,如《素问·宣明五气篇》强调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其实,不见得就是《黄帝内经》上说的那样什么过度伤什么,但这个精神大家应该理解,就是什么运动或者休息的方式只要过度都不是好事,要动静结合,休作有时。《黄帝内经》还这样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不妄作劳”,就是不能劳作太过的意思。

  再说说静

  与外动相比,我们更要强调的是内静。

  中医养生历来强调心态淡泊平静,《黄帝内经》就明确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心安理得,悠闲自在对预防疾病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人不容易得病,不容易得病当然就易于长寿。

  相反,如果情绪不好,不仅对健康不利,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生活中、小说里面常写的急火攻心、忧郁而死、相思成疾、大喜过望的范进中举而发癫狂等等都是情绪不佳带来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