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远视眼屈光变化动态分析
性别与弱视的发病率无关;性别与按屈光类型分类以及与各年龄组的视力情况无关;性别与主点屈光不正度无关;性别与近点调节力无关。本研究又指出:6~14岁儿童眼每年屈光度减少的度数d也与性别无关,即不论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远视眼屈光度改善的速度是相同。
学龄前儿童各视力组均以远视眼占比例最高(92.9%),屈光度为+0.50~+11.00,即使视力正常,远视眼也占94.4%。有不少文献已指出,少年儿童远视屈光状态具有规律性变化,总的趋势是逐年递减,2.5~11岁期间弱视儿童平均每年减少0.12d,其机理可用通道学说得到解释,赵瑾等认为婴儿出生时眼轴较短,屈光间质屈光力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长每年平均增长1.84㎜,眼球突出度平均每年加大1.32㎜。本研究以屈光度的变化情况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认证。且指出:6~13岁期间每年的屈光度变化都是极显著的。但13~14岁,则变化不显著;8~13岁比6~8岁的变化速度显著加快,提示配镜时预留调节屈光度的多少应考虑年龄因素。
由于初始屈光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年龄与d又极显著相关,故本研究的第4个结果就可以看作是第3结果的合乎逻辑的推论。但本研究只得到中、低度远视组与高度远视组的d有显著差异,而中度组与低度组的d的差异则未见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文献的结论有点不同,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