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生病会更加长寿?

  所谓长寿,不是说人体百毒不侵、一辈子从不生病,而是说在与疾病的博弈中身体能够运筹帷幄、从容不迫,即使暂时无法把它彻底歼灭,也能够迅速制定出对策,让它无法再兴风作浪。一旦您掌握了这种诀窍,那么带病也可以得享长寿。

  1、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随意放弃自疗的权力

  如果我们多用点心思,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和自疗,我们的身体就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任何疾病都不能把它攻下。

  8 年前的一天,病房住进了一个28岁的男性患者,肾功能衰竭3年了,曾经四处求医,无功而返。这次下定决心来到这里,是因为我们允许他可以为自己治病,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荒诞,但正因为如此,医患之间配合得非常默契,经过治疗,可怕的“肾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8年后的一天,当他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全科的医护人员都认不出他了,只记得当时他患病的模样:浑身浮肿,脸色苍白,萎靡不振。他告诉我们,出院之后,在深圳打工,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回想当年的治病经过,一半是心酸,一半是自豪:那时候他和他的父亲,两个对医学一无所知的男人,几乎用尽了全部精力去学习中医,寻找治愈“肾衰”的法宝。他们提出的每一个治疗方法,都在全科医生的深入研究之后,才被允许试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出院了。与其说是中医拯救了他,倒不如说是他自己拯救了自己。

  生病了,如果自己无法自疗,坚持接受正规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既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治治停停。有个病人,口腔溃疡两年多了,每次都在月经前发病,曾治过很多次,但疗效不好。一日她来找我,我看她脸色萎黄,舌质淡白,有齿痕,脉细而弱,月经量多色淡,就给她开出一剂补益气血的药物,而不是像其他医生一样清热泻火,并说需要三个疗程。服药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是之后很久她都不再来复诊,打电话提醒她,她说现在已经不是很痛了,而且没时间,吃中药很痛苦。面对托词,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如今年轻的一代真是娇贵得要命,临床中我常常能够遇到一些因为不愿打针、吃药而在中途放弃治疗的患者,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一些病,如果不彻底治好,后患无穷。

  用心治病,需要患者多学习医学常识,了解与自己疾病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找出适宜自己的办法。有些长期受慢性病折磨的老人,由于不懂医学知识,又加之急于求成,经常被一些药品广告误导,去盲目地购置一些对自己没有作用的药物,不仅治不好病,有时候还会延误了治疗,丢了性命。有一个老太太,心律失常,她只知道自己得的是心脏病,在一次 “冠心丸”药品推销讲座中,听说冠心丸可以治疗心脏病,于是就买了很多回来,儿女们都劝她不要乱吃药,可是老人说:“很多患有心脏病的老人吃了这个药,都说效果很好。”在吃了一段时间后,她感觉身体越来越不舒服了,于是就来看病。了解完事情原委后,我一看那药根本不是治疗她这种心脏病的药物,于是建议她立即停止服用冠心丸,并给予抗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一个星期后,老太太的病才得以好转。

  所谓长寿,不是说人体百毒不侵、一辈子从不生病,而是说在与疾病的博弈中身体能够运筹帷幄、从容不迫,即使暂时无法把它彻底歼灭,也能够迅速制定出对策,让它无法再兴风作浪。一旦您掌握了这种诀窍,那么带病也可以得享长寿。

  1、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随意放弃自疗的权力

  如果我们多用点心思,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和自疗,我们的身体就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任何疾病都不能把它攻下。

  8 年前的一天,病房住进了一个28岁的男性患者,肾功能衰竭3年了,曾经四处求医,无功而返。这次下定决心来到这里,是因为我们允许他可以为自己治病,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荒诞,但正因为如此,医患之间配合得非常默契,经过治疗,可怕的“肾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8年后的一天,当他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全科的医护人员都认不出他了,只记得当时他患病的模样:浑身浮肿,脸色苍白,萎靡不振。他告诉我们,出院之后,在深圳打工,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回想当年的治病经过,一半是心酸,一半是自豪:那时候他和他的父亲,两个对医学一无所知的男人,几乎用尽了全部精力去学习中医,寻找治愈“肾衰”的法宝。他们提出的每一个治疗方法,都在全科医生的深入研究之后,才被允许试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出院了。与其说是中医拯救了他,倒不如说是他自己拯救了自己。

  生病了,如果自己无法自疗,坚持接受正规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既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治治停停。有个病人,口腔溃疡两年多了,每次都在月经前发病,曾治过很多次,但疗效不好。一日她来找我,我看她脸色萎黄,舌质淡白,有齿痕,脉细而弱,月经量多色淡,就给她开出一剂补益气血的药物,而不是像其他医生一样清热泻火,并说需要三个疗程。服药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是之后很久她都不再来复诊,打电话提醒她,她说现在已经不是很痛了,而且没时间,吃中药很痛苦。面对托词,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如今年轻的一代真是娇贵得要命,临床中我常常能够遇到一些因为不愿打针、吃药而在中途放弃治疗的患者,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一些病,如果不彻底治好,后患无穷。

  用心治病,需要患者多学习医学常识,了解与自己疾病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找出适宜自己的办法。有些长期受慢性病折磨的老人,由于不懂医学知识,又加之急于求成,经常被一些药品广告误导,去盲目地购置一些对自己没有作用的药物,不仅治不好病,有时候还会延误了治疗,丢了性命。有一个老太太,心律失常,她只知道自己得的是心脏病,在一次 “冠心丸”药品推销讲座中,听说冠心丸可以治疗心脏病,于是就买了很多回来,儿女们都劝她不要乱吃药,可是老人说:“很多患有心脏病的老人吃了这个药,都说效果很好。”在吃了一段时间后,她感觉身体越来越不舒服了,于是就来看病。了解完事情原委后,我一看那药根本不是治疗她这种心脏病的药物,于是建议她立即停止服用冠心丸,并给予抗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一个星期后,老太太的病才得以好转。

  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随意放弃了自己的权力,认为治疗只是医生的事,和自己无关。这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我们多用点心思,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和自疗,我们的身体就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任何疾病都不能把它攻下。

  2、恐惧才是健康的最大敌人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如果每个人能做到这点,无论是面对疾病、灾难,还是面对人生的其他弯弯坎坎,我们一定会从容不迫、临危不乱。

  有个伙计,某天在冷藏室里搬东西,不小心把门给锁上了。等到再有人来取东西时,发现他已经冻死在冷藏室里,但令人奇怪的是冷藏室里的制冷系统并没有打开。他估计是被吓死的。

  我们无法确定故事的真实性,但故事本身告诉我们:在一些可以预料后果的危险面前,我们常常会产生恐惧,这种情绪会损害我们的健康,甚至危及我们的生命。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若干小老鼠分成两组,并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喂养,不同的是在其中一组小鼠的旁边放上一只猫。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旁边放猫的一组小鼠的免疫力下降了,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免疫力下降越明显。

  过于恐惧会被吓死,这个在中医上也有佐证。《黄帝内经》里有情志生病的说法,“恐”就是其中之一。“恐伤肾”、“恐惧不节伤志”,如果过于担忧害怕,就会伤到肾。有些人遇见突发事件,会被吓死,就是因为过恐伤到了肾,肾气不足,一口气提不上来,大脑突然供血不足,就死掉了。而且这种猝死有个共同的特点,牙关紧咬,撬都撬不开,为什么呢?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临死前拼命咬紧牙齿,就是想提上肾气,活下去。这是人求生的本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可能处在一种过于恐惧的情绪下,但我们不一定用恐惧来描述它,而是用类似于“恐惧”的一些词,如“害怕”、“惊慌”、“郁怒”等来表达那种相似的感觉,以致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恐惧对健康的损害。我曾教过一个学生,有一次考试成绩不太好,后来一到考试,总认为自己肯定考不好,全身软绵绵的,心都快要跳出胸膛了,而且总想上厕所。慢慢地,他变得烦躁、易怒,很容易和同学发生争吵,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最后不得不停止学业,接受治疗,经检查是轻度精神分裂。

  也有些人,平时好好的,吃得好,睡得香,没病没灾,活了几十年,从不知道打针吃药为何物。可是某一天,突然病倒了,十天半月还没有好,这下可把他们吓倒了,于是到处求医问药,烧香拜佛,生怕自己大限已到。我承认,求生是人的不能,可是过于恐慌担忧,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令自己和家人乱了方寸。很多病人,特别是癌症病人,往往不是病死的,而是自己把自己吓死的。有一个人,到医院体检,一查,肝肿大,以为是肝癌。知道结果后他立即昏了过去,他的妻子一直在哭:“这真要有个三长两短的,上有老,下有小,这可咋办呢?”老人也是哭,全家乱成了一锅粥。因为家里经济实在紧张,他索性也不治,一个月下来,脸色越来越难看,整个人瘦成了皮包骨。后来,有个亲戚来了,提醒他们,可能是医生查错了,哪有这大的问题事前一点察觉都没有呢?一语点醒梦中人,他这才意识到有可能是医院搞错了。于是,经人介绍,找到我。我一把脉,再看脸色,脾胃虚弱,经过一番综合检查之后,我断定他没有肝病,于是嘱咐他按照我开的几个方子调理脾胃,身体自然就会痊愈。他喜出望外,但还是将信将疑地走了。回家后,他还是不放心,又到另外一家医院拍了个片子,正常!这下,他可全信了,放心地按着我的方子调理脾胃去了。一个月后,红光满面,完全康复。为了感谢我,他专门在一家比较好的酒楼订台致谢,我笑着婉拒了。救死扶伤,悬壶济世,这是医生的职责和道义。作为医生,我对他说了一句肺腑之言:“你的病其实是吓出来的。遇事慌乱,这是因为你胆气不足、肾气不足,以后那方面可不要过度啊。”他红着脸笑了,算是默认了。

  朋友们,您明白了吗?如果不明白,那我就再啰嗦一下,答案就在《黄帝内经》上——“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如果每个人能做到这点,无论是面对疾病、灾难,还是面对人生的其他弯弯坎坎,我们一定会从容不迫、临危不乱。

  3、重要的不是病,而是积极地爱和生活

  任何事情并不是只有一种结果,只要我们稍微改变一下心态,生病也不一定就是坏事。也许正因为生病,我们找回了失去的东西,发现了曾经忽略的亲情、爱情、友情。

  有一次,一个搞肿瘤的大夫,发现自己的手臂上长了一个小疙瘩,还可以左右移动。他非常担心,怕是一个瘤子。同事见他整天忧心忡忡,恍惚不定,就劝他去把它切掉。但他知道,手术可能会伤及肌肉、韧带,若恢复不好,会影响手臂的功能,总觉得手术的风险很大,就不肯做,事情就这样被拖延下去了。直到有一天,他觉得很不舒服,右侧胸肋部疼痛,就做了一下检查,结果是肝癌,不久便去世了。因小失大,郁积成疾,丢了性命,何其悲也!

  有人可能会说,医生尚且如此,何况医学知识知之甚少的我们?在疾病面前,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我的意见是战略上轻视之,战术上重视之。而当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到疾病上时,很多东西都会被我们忽略的。同事的关心,朋友的关怀,父母妻儿的关爱,甚至我们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都将被予以否定。

  有一个退休的老教授,60多岁了,儿孙都在外地,除了春节,一家人一年难得聚一次。他经常生病,虽然有老伴在身边,但儿女不在身边,总觉得空荡荡的。有一次,老头又生病了,而且病情很严重。这时,儿子一家全都回来了,家里忽然热闹了起来。儿子陪着老父亲,孙子依着爷爷,老头突然觉得心里实坦了许多,原来人生这么美好。他告诉老伴,要是总能这样,一年病上七八次,他也愿意。很快,老头的病好了。他开始学钓鱼,陪着老伴旅游,一起看他们的老照片,也经常去儿子那里小住几日,一家人其乐融融,老头的身体后来一直很健康。

  两种人,两种不同的态度,得出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实,任何事情并不是只有一种结果,只要我们稍微改变一下心态,生病也不一定就是坏事。也许正因为生病,我们找回了失去的东西,发现了曾经忽略的亲情、爱情、友情。

  4、生病让我们更孝顺父母、关爱爱人和兄弟姐妹

  有时,我们无法预料生活中会发生什么,当我们埋首工作,忙于学习时,我们可能不会想到找一点时间,去和朋友、家人们一起坐坐,去感受彼此之间的关爱,可是如果有一天,大病一场之后,我们就会意识到亲情的重要了。

  也许一次小小的疾病,会让我们发现,平时很少关注的父母、爱人、兄弟姐妹,原来是我们一生中最值得用心去爱的人。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陪在我们身边的总是他们。即使我们遇到多么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总是不离不弃地关怀我们、照顾我们,直到我们恢复健康,走出疾病的阴影,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有一个人,不幸患了胃癌。母亲知道后,非常难过,她担心儿子承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所以不愿告诉他真相。她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她不希望看着儿子这样慢慢死去,只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直到有一天,她因过度担忧病倒,和儿子住进了同一家医院。医生告诉他,他母亲得的是肾癌,必须换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听到这个消息,儿子顿时呆住了,他从未想到过母亲会离开自己,也没有真正关心过母亲,他第一次感受到母亲的存在,对他来说是多么重要,他是那么的不舍。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告诉医生,他愿意把肾换给母亲。经过检查后,母子俩一起进了手术室……

  有时,我们无法预料生活中会发生什么,当我们埋首工作,忙于学习时,我们可能不会想到找一点时间,去和朋友、家人们一起坐坐,去感受彼此之间的关爱;可是如果有一天,大病一场之后,我们就会意识到亲情的重要了。

  5、生病其实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类自己

  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人类还没有完全认清自己,搞不懂生命的秘密,认不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才会做出有违身体和自然规律的事情。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生病也不会无缘无故。前段时间,不知为什么,母亲经常感冒,问起原因时,她总是说:“没有什么原因,就是要感冒了。”真让人费解。一次放假,回家小住几天,有机会和母亲朝夕相处,我才明白其中的蹊跷。原来人老了,就像小孩一样,天冷的时候不知道加衣,睡觉的时候不知道盖被,抵抗力差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起居失于调摄,经常着凉受寒,才是频繁感冒的主要原因,可是母亲并不知道,反而以为是自己老了的缘故。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的构成要素之间,都有其固有的运行规律,人的每一种行为都会影响着生命活动的进行,不良的生活方式会破坏人体之间的平衡、和谐。人与自然之间也是有个有机的整体,任何局部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和谐。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五脏的功能和津液的代谢,人类的行为也会影响自然气候的变化,如果这种影响是恶劣的、具有破坏性的,就会损害人的健康,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人类还没有完全认清自己,搞不懂生命的秘密,认不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才会做出有违身体和自然规律的事情。故《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强调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要因天之序,合乎自然,不能违反了天道。

  诚然,生病是痛苦的,但绝不是灭顶之灾,而是老天给世人的一个小小的警告,让人类能够不断反省自己,并不断纠正错误的行为,朝着更加文明健康的方向前行。

  6、病出免疫力

  偶尔有点小病,能够不断刺激免疫系统,有效提高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小时候我们都注射过疫苗,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学校放了半天假,说是要给同学们发糖,但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被捉住在手臂上注射一针叫做卡介苗的东西,之后,手臂上就出现一肿块,据说肿得越厉害越好,最好是化脓,这样就不会得肺结核了。当时并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好奇,最让人高兴的是,回家之后还有鸡蛋吃,真是“痛并快乐着”。后来我学了医,才明白接种防疫是为了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生病的道理和接种防疫类似,偶尔有点小病,能够不断地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有效提高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7、偶尔生病更长寿

  偶尔生病,可以让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宝贵,健康的重要,提醒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养成合乎天道的生活习惯。

  宇宙万物,生生灭灭,都遵循这一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就是说在生物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先消失的,是那些不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物种;而能够生存下来,并不断繁衍壮大的物种,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且能够影响环境,生存的周期也在不断延长。

  在进化的过程中,生物并非完全被动,生物也在不断地调适自己,使其能够适应周围的环境。例如,有的植物在低温条件下,细胞里的含糖量不断增加,以适应寒冷的环境;如肺鱼的鳔在缺水的时候能进行呼吸,从而使生命得以延续。同时,生物也形成了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种种特征。如类人猿最终能够直立行走、长颈鹿脖子很长都是改变自己适应自然的典型。

  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外环境,与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衡,从而获得越来越长的生存期。比如人的体温,无论冬冷夏热,都会保持大致的恒定,否则生命就会消亡。所以,人快死的时候,手脚是冰凉的。

  生病是人体调整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需要,是人体对有害因素的自我适应。偶尔病病,虽然痛苦,然而并非坏事,不仅是为了磨炼机体,使之更加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便于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隐藏的大病。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体壮如牛从无小恙的汉子,一旦病倒了,往往会无药可救;而那些大病没有,偶尔生点小病的人倒是能够儿孙绕膝,得以安享天年。其实,所谓长寿,不是说人体百毒不侵、一辈子从不生病,而是说在与疾病的博弈中身体能够运筹帷幄、从容不迫,即使暂时无法把它彻底歼灭,也能够迅速制定出对策,让它无法再兴风作浪。一旦掌握了这种诀窍,那么带病也可以得享长寿。据广西卫生厅调查,该区有15位百岁老人,几乎从不生病的只有1人,余者都是小病不断、大病没有,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性格开朗,心胸豁达,家庭和睦。

  偶尔生病,可以让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宝贵,健康的重要,提醒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养成合乎天道的生活习惯。经常生病的人,只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正确地使用身体,挖掘出人体的福田仙药,就一定能够闲庭信步,安然走到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