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診

  「切診」(一)

  1.脈診

  也就是俗稱的「把脈」。病人將手伸出,由醫生用手一按就是了。但是,切脈也必須有所訣竅。首先,應該知道診脈的部位。通常是在「寸口」﹝掌後的橈骨動脈處)分為寸、關、尺三部份。掌後高骨為「關」.關之前為「寸」.關之後為「尺」。

  其次要懂得兩手的寸關尺,所分別表示臟腑的疾病。一般是以左手寸部候心與膻中,左手候肝與膽、左手尺部候腎、膀胱與小腸;右手寸部候肺與胸中,右手關候脾與胃,右手尺部候腎、命門與大腸。

  在切脈時,應該叫病人手掌向上平放,醫生用食指、中指與無名指三指切按。先放中指取定關位,再下前後二指於尺寸二部,稱為「定關」。定關之後,三指平放,用輕、重、不輕不重三種指力來尋求脈象。在脈學上,輕的指力稱為「舉」,也稱「浮取」;重的指力稱為「按」,又稱「沈取」;不輕不的指力稱為「尋」,也稱「中取」。

  此外,在切脈時,必須隨著病人手臂長短來調整。對於手臂長的人,下指時宜分開些;對手臂短的人,下指宜密。

  明白切脈的方法後,再介紹脈象。通常將把脈的脈象,分為「平脈」、「病脈」、「怪脈」。

  「切診」(二)

  (1)平脈

  就是平常健康人的脈象。

  一般而言,脈來不大不小,不浮不沈,來去從容,一息四五至(正常人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就屬於平脈。而常人的脈又會隨著時令、年齡、性別、體力、生活情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由於這些都是因為季節而有的脈象變化,因此並不屬於病況,所以稱為「平脈」。年老人脈較快且硬,成年人脈較慢而柔,小兒脈更快;男子脈較慢,女子脈較快,這是因男女老幼不同而有的脈象差異;至於經常勞動體力的人,脈多大而有力,經常用腦的人,脈細且無力。

  在運動後、飲酒、洗浴、激動之後,脈會較快。相反地,安靜或睡眠時,脈會較慢,這是因生活起居不同而有所變化的平脈。大體而言,這些脈象的變動,只是會稍微地變化,與正常的脈象並不會有太大出入。

  在切脈時,必須把握「不大不小、不浮不沈、來去從容、一息四五至」(小兒一息可有六至)的原則。如果超過了這些範圍,又出現了其他的病象時,就屬於病脈。

  「切診」(三)

  (2)病脈

  與「平脈」相出入時,就稱為「病脈」。古人將它分為二十八脈:浮、沈、伏、遲、數、疾、代、促、結、洪、細、長、短、弦、虛、實、弱、微、散、緩、濡、緊革、牢、滑、動、澀」各自描寫出不同的脈象與主病。在臨症上,言二十八種脈象,很少只見一種脈象,通常都是兼見幾種的脈象。為了便於記憶,清代名醫陳園將這二十八脈分為八大類,並且以浮、沈、遲、數、細、大、短、長八脈為綱,分別敘述各種脈象與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