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调护

  消化系统疾病多为心身疾病,其发病原因、疾病的转归均与心理因素、情绪因素及生活事件有密切的关系。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我们发现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情绪。因此保持心态平和尤为重要。

  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等疾病,通常表现为胃脘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纳食不香、返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外,还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心悸、等表现。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多为慢,病情较长,且经常反复发作,因此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加强调护尤为重要。下面介绍一些调护原则及方法。

  1.舒畅情志是疾病康复的前提

  消化系统疾病多为心身疾病,其发病原因、疾病的转归均与心理因素、情绪因素及生活事件有密切的关系。经过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我们发现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情绪。因此保持心态平和尤为重要。

  1.1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应对所发生的问题如:身体的不适、不良的生活事件和所面临的困难。

  1.2寻求家庭社会的支持,人人都希望自己远离孤独,希望自己的情绪感被他人所共享,希望有人相伴,希望是某一团体、群体中的一员。这是人性中的归属性的表现,当一个人的归属性强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更有力量。因此作为医护人员、病人的家属和朋友,我们要尽可能地为病人提供支持,满足病人归属感的需要。

  1.3合理的情绪转移才能保持心情舒畅。当人身体不适或受到伤害时,就会生负性情绪,而这种负性情绪经常在较为亲密的人之间转移,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为什么病人总爱对他最亲近的人发脾气。当人情绪不佳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合理的宣泄。如把心中的不快告诉你的亲朋好友,说出来了,心里也就痛快了;或者用写信、写日记的方式把你的不快写出来;再者不妨投入地哭一次,哭痛快了,心里也就倍感轻松。

  2.保护胃气,有节是疾病康复的基础

  脾气为“后天之本”,人的营养物质的来源皆源于脾胃之功能。

  2.1饮食定时、定量、避免过食肥甘辛辣之品。暴饮暴食超过胃纳的正常容量致使运化失常,可出现饮食不香、脘腹胀痛、大便泄泻、呕吐等症候;过食肥甘厚味容易生热、生湿、生痰,从而形成致病的条件。

  2.2软硬冷热适宜。慢性胃肠疾病宜进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

  2.3根据病情决定进食时间和进食量。一些疾病急性期应禁食,如、消化道大出血等。但病情缓解时就应尽早进食,初始以米汤藕粉、果汁为宜,以保护胃气。当脾胃运化功能较弱时,即使是相宜的食物,也不要强食,食之不运反损脾胃。

  3.顺应四时,调摄起居

  人生天地之间,应顺应四时,调摄起居,对防治胃肠病意义重大。

  3.1春季:春时阳气生发,胃病多有功血之虞。故春时宜恬静勿怒,食宜清淡,少食助热之品。

  3.2夏季:炎热酷暑,多夹湿气。湿困脾胃,多表现为纳呆、脘胀或吐泻。所以夏季不宜过食生冷油腻,以免伤脾阳而蕴湿浊。

  3.3秋季:新秋之时暑湿未尽,天气转凉,饮食稍有不节常可发生腹泻,待秋燥明显可食甘寒柔润食品。

  3.4冬季:冬令健食重在食补,冬至后可服适量膏剂补品。

  总之胃肠疾病是慢性病、常见病,因此它的调护要尤为重要,要注重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有节、顺应回时,才能使疾病得以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