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小儿肠套叠当痢疾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发生的急腹症,且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急,病情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突发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有腊肠样包块,是急性肠套叠的四大症状。多数婴幼儿首先有突然的阵发性腹绞痛,常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及尖叫,同时面色苍白,当痉挛缓解时,疼痛减轻,病儿可稍安静,但不久绞痛又发作如前,如此反复多次以后,病儿疲乏,疼痛反应减弱;也有的婴幼儿在肠套叠开始时套叠还不太紧,腹痛程度较轻,只表现为坐立不安,没有典型的阵发性哭叫。

  肠套叠可误诊为其它疾病,最多见的是误诊为痢疾,应引起警惕。一般来说,痢疾起病多有发热,可达38~39℃以上,以为主,无阵发性腹痛或腹痛很轻,大便次数每日可达10余次,每次量仅有数滴,伴有呕吐和哭闹,但不严重。还会出现阵发性哭闹和频繁呕吐,大便多为粘液血便或稀便内带有脓血。

  婴幼儿肠套叠的大便为暗红色粘液血便,或深红色血水样,与痢疾大便性状截然不同,血便是绞窄性肠梗阻的结果,常要经过数小时以至10小时左右才能排出。如果在性消化不良等病的基础上并发急性肠套叠,由于病儿机体已经加剧,腹胀加重,呕吐增多,腹块因腹胀而找不到,出现血便而误诊为痢疾。

  因此,婴幼儿出现啼哭不安、频繁呕吐、腹胀、腹泻、血便或停止排便,应立即到医院做肛门指检及腹部x线检查,以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