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疔诊断

  疫疔是接触疫畜染毒而生的一种特殊急性传染性疔疮

  本病以其状如疔,且具有传染性,故名;又因其疮形如脐之凹陷,又称为鱼脐疔。多见于从事畜牧业者。其特点是:初起如虫叮水疱,疮头色黑,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全身症状明显,有传染性,职业性,可并发走黄。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皮肤炭疽

  【病因病机]

  多由于皮肤先有损伤,感染疫死的牛、马、猪等畜之毒,疫毒阻于皮肤之间,以致气血凝滞,毒邪蕴结而成。若疫毒内传脏腑则可导致走黄。

  西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菌为炭疽杆菌。主要发生于牧民及与皮毛、肉食畜产等职业有关的工作者。

  【诊断]

  好发于头面、颈项、手、臂等暴露部位。以牧民及与皮毛、肉食畜产等职业有关的工作者多见。有接触疫畜之病史,一般在1-3天后发病。有传染性。

  初起皮肤上出现红色斑丘疹,可单发或多发,自觉奇痒不痛,伴轻微身热,第2天顶部变成水疱,内有淡黄色液体,周围肿胀发热。第3-4天,水疱很快干燥,形成暗红色或黑色坏死,并在坏死区周围发成群的绿色小水疱,疮形如脐凹,类似牛痘,同时局部肿势散漫加剧,软绵无根,并有附近淋巴结肿大。,伴有发热,可达39C以上,头痛骨楚,周身不适等症状。第10-14天后,如中央腐肉与正常皮肉开始分离,或流出少量脓水,四周肿势日趋局限,身热渐退者,为顺证。以后坏死组织渐渐脱落,约3-4周痊愈。若局部肿势继续发展,伴高热神昏,痰鸣喘急,身冷脉细者,为合并走黄之象。

  辅助检查:血液培养或疱液涂片培养可发现革兰阳性炭疽杆菌;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鉴别诊断]

  1、颜面部疔疮

  疮形如粟高突,坚硬根深,红肿热痛;无水疱及鱼脐征象,色不黑;无疫畜接触史;无传染性。:

  2.丹毒

  皮色鲜红,色如涂丹,边缘清楚;若有水疱也无鱼脐征;常有反复发作史。

中医大全

中医名词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